中文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4-21页 |
·选题的现实背景 | 第14-15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17页 |
·农村公共品 | 第15-16页 |
·农村农田水利设施 | 第16-17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 第17-19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17页 |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17-19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9页 |
·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 | 第19页 |
·对比分析法 | 第19页 |
·案例分析法 | 第19页 |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19-21页 |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 第19-20页 |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20-21页 |
第2章 农村农田水利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回顾 | 第21-30页 |
·国外学者的研究 | 第21-25页 |
·农村农田水利发展对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 第21-22页 |
·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的市场化发展问题 | 第22-24页 |
·农村农田水利发展的国别研究 | 第24-25页 |
·国内学者的研究 | 第25-28页 |
·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的产权问题 | 第25-26页 |
·农村农田水利的供给问题 | 第26-27页 |
·农田水利建设的总体发展建议 | 第27-28页 |
·现有文献的总结与评述 | 第28-30页 |
第3章 我国农村农田水利的供给现状分析 | 第30-36页 |
·我国农村农田水利供给的总体规模 | 第30-32页 |
·我国农村农田水利供给的地区分布 | 第32-33页 |
·我国农村农田水利供给的结构分布 | 第33-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我国农村农田水利供给短缺的理论分析 | 第36-48页 |
·农村农田水利建设供给投入不足 | 第36-40页 |
·农村农田水利建设投资不足 | 第36-38页 |
·农村农田水利建设投工不足 | 第38-40页 |
·农村农田水利建设供给方式不均衡 | 第40-43页 |
·传统的供给方式 | 第40-42页 |
·"一事一议"的供给方式 | 第42-43页 |
·农村农田水利建设供给产权关系模糊 | 第43-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5章 我国农村农田水利供给不足的经济效应与实证分析 | 第48-57页 |
·模型选择和数据说明 | 第48-50页 |
·计量结果 | 第50-56页 |
·样本数据的单方根检验 | 第50-52页 |
·协整检验 | 第52-53页 |
·格兰杰因果检验 | 第53-54页 |
·误差修正模型 | 第54-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6章 发展我国农村农田水利的相关政策建议 | 第57-71页 |
·推进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的供给多元化 | 第57-61页 |
·政府层面:借鉴国外经验 | 第57-59页 |
·私人层面:推行PFI模式 | 第59-61页 |
·改良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的供给方式 | 第61-65页 |
·广泛发挥传统供给方式的优势 | 第62-64页 |
·丰富"一事一议"的供给方式 | 第64-65页 |
·改革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的供给产权 | 第65-69页 |
·确保供给产权清晰 | 第65-66页 |
·供给产权的改革模式 | 第66-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7-78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