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道德教育中的故事法探析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7-17页 |
一、研究背景概述 | 第7-12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7-9页 |
(二) 选题缘由及其意义 | 第9-12页 |
二、故事法研究现状概述 | 第12-16页 |
(一) 故事法研究的历史回顾 | 第12-14页 |
(二) 故事法运用的现状 | 第14-16页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6-17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故事法的特征及其理论基础 | 第17-37页 |
一、故事法的含义及其特征 | 第17-27页 |
(一) 叙事及德育叙事 | 第18-22页 |
(二) 故事法的含义及特征 | 第22-27页 |
二、故事法作为德育方法的理论基础 | 第27-37页 |
(一) 叙事心理理论 | 第27-32页 |
(二) 生活德育理论 | 第32-37页 |
第三章 故事法的德育功能及其作用机制 | 第37-51页 |
一、故事法的德育功能 | 第37-43页 |
(一) 激活儿童对道德学习的兴趣 | 第38-40页 |
(二) 促进儿童对道德知识的运用 | 第40-41页 |
(三) 能为儿童树立良好的榜样 | 第41-42页 |
(四) 利于儿童熟悉基本的行为规范 | 第42-43页 |
(五) 便于儿童的道德自省,贴近他们的道德体验 | 第43页 |
二、故事法的作用机制 | 第43-51页 |
(一) 通过师生之间的教学情感互动 | 第46-48页 |
(二) 通过“知、情、意、行”等因素的相互作用 | 第48-51页 |
第四章 故事法在儿童道德教育中的现实处境分析 | 第51-64页 |
一、当前小学德育中运用故事法的必要性 | 第51-57页 |
(一) 儿童道德成长的需要 | 第51-55页 |
(二) 我国社会转型期的需要 | 第55-57页 |
二、故事法运用的现实处境 | 第57-64页 |
(一) 叙事中的英雄主义倾向 | 第57-58页 |
(二) 教学活动中的教师主导倾向 | 第58-60页 |
(三) 重认知轻情感的知识教学倾向 | 第60-61页 |
(四) 不切合儿童的叙事心理倾向 | 第61-62页 |
(五) 其它不适应倾向 | 第62-64页 |
第五章 故事法在儿童道德教育中的有效运用 | 第64-77页 |
一、故事法运用的一般要求 | 第64-72页 |
(一) 以学生的道德需要为基础 | 第64-66页 |
(二) 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 | 第66-68页 |
(三) 关注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 | 第68-69页 |
(四) 给学生表述道德观念的自由 | 第69页 |
(五) 教师的引导要恰当 | 第69-72页 |
二、故事教学的理想追寻 | 第72-77页 |
(一) 根据儿童对故事理解的加工过程 | 第72-73页 |
(二) 给儿童以思想启迪,摒弃文化冲动 | 第73-74页 |
(三) 注意学科融合,渗透其它学科教学 | 第74-77页 |
结束语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6页 |
附录一 | 第86-88页 |
附录二 | 第88-90页 |
后记 | 第90-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