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课题产生的背景 | 第10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10-11页 |
·光整加工技术的概述 | 第11-15页 |
·光整加工技术的基本概念 | 第11页 |
·光整加工技术的分类 | 第11-13页 |
·光整加工技术的发展历史 | 第13页 |
·光整加工技术的地位和作用 | 第13-14页 |
·光整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 | 第14-15页 |
·表面光整加工方法的研究动态 | 第15-20页 |
·磁性研磨光整加工 | 第15-16页 |
·固液两相流螺旋流内孔表面光整 | 第16-17页 |
·内孔滚压光整加工 | 第17-18页 |
·抛光 | 第18-20页 |
·项目来源及论文主要工作 | 第20-22页 |
·项目来源 | 第20页 |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20-22页 |
第二章 磁场和旋涡气流复合光整加工机理 | 第22-36页 |
·引言 | 第22-23页 |
·磨粒在旋涡气流作用下的受力分析 | 第23-25页 |
·旋转永磁场下单个磨粒的受力分析 | 第25-27页 |
·磁场与旋涡气流复合光整加工中磨粒的受力分析 | 第27-32页 |
·磁性磨粒与非磁性磨粒混合加工 | 第32-33页 |
·磨粒的作用机理 | 第33-36页 |
·磁场与旋涡气流复合光整加工下磨粒的作用 | 第33-35页 |
·磁性磨粒与非磁性磨粒混合光整加工中磨粒的作用 | 第35-36页 |
第三章 磁场与旋涡气流复合光整加工装置中部分结构设计 | 第36-48页 |
·旋涡气流光整加工装置 | 第36页 |
·磁场与旋涡气流复合光整加工装置 | 第36-48页 |
·磁极结构设计 | 第39-41页 |
·回转部件结构设计 | 第41-43页 |
·磁极旋转转速调节 | 第43-44页 |
·固定结构设计 | 第44页 |
·排气结构设计 | 第44-45页 |
·进气结构设计 | 第45-48页 |
第四章 磁场的数值模拟和基础实验 | 第48-60页 |
·磁感应强度范围实验 | 第48-51页 |
·实验准备 | 第48页 |
·磁感应强度范围实验研究 | 第48-51页 |
·磁场与旋涡气流复合实验中磁场装置的选择 | 第51-54页 |
·理想的磁极分布 | 第54-55页 |
·磁性磨粒与非磁性磨粒混合光整加工实验中磁极的计算与仿真 | 第55-60页 |
·旋转永磁场磁极尺寸的确定 | 第55-57页 |
·磁极仿真 | 第57-60页 |
第五章 基于磁场与旋涡气流复合的光整加工实验研究 | 第60-68页 |
·磨料的性能指标及选择 | 第60-61页 |
·磁性磨粒的性能指标 | 第60-61页 |
·磨料的选择 | 第61页 |
·实验研究 | 第61-65页 |
·测量方法 | 第61页 |
·旋涡气流光整加工实验 | 第61-62页 |
·两种磁场装置下光整加工对比试验 | 第62-63页 |
·两种磁场装置辅助旋涡气流光整加工对比试验 | 第63-65页 |
·磁性磨料与非磁性磨料混合光整加工实验 | 第65-6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结论 | 第68页 |
·未来研究工作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75-76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科研项目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