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引言 | 第7-9页 |
| 1、问题的提出 | 第7页 |
| 2、研究现状 | 第7-9页 |
| 3、理论假设 | 第9页 |
| 一、“旋转门”现象——美国政商的人员互动 | 第9-17页 |
| (一) 由私人部门进入到政府部门的“旋转门” | 第11-14页 |
| (二) 由政府部门进入到私人部门的“旋转门” | 第14-15页 |
| (三) 政府部门与说客之间的“旋转门” | 第15-17页 |
| 二、“旋转门”现象的案例分析 | 第17-26页 |
| (一) 私人部门到政府部门的旋转门的案例分析 ——以小布什第二任期为例 | 第17-19页 |
| (二) 政府部门到私人部门的旋转门的案例分析 ——以达琳·珠云案为例 | 第19-20页 |
| (三) 政府部门到游说部门的旋转门的案例分析 ——鲍勃·利文斯顿 | 第20-26页 |
| 三、“旋转门”现象的治理 | 第26-31页 |
| (一) 关于“旋转门”的立法回顾 | 第26-27页 |
| (二) “旋转门”立法的内容分析 | 第27-30页 |
| (三) “旋转门”立法评价 | 第30-31页 |
| 四、“旋转门”现象的几点认识 | 第31-39页 |
| (一) “旋转门”现象的制度动力 | 第31-36页 |
| (二) “旋转门”现象是美国独特的政商关系的产物 | 第36-37页 |
| (三) “旋转门”现象反映了资本主义国家本质 | 第37-39页 |
| 结语 | 第39-40页 |
| 注释 | 第40-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 后记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