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定领域问答系统中通用语义理解框架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概况及现状 | 第11-14页 |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2-13页 |
·目前的研究水平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3-14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15-17页 |
第2章 特定领域问答系统的有关理论与技术 | 第17-28页 |
·特定领域问答系统的主要子系统 | 第17-20页 |
·特定领域问答系统的基本体系结构 | 第17-18页 |
·问句理解子系统 | 第18-19页 |
·信息检索子系统 | 第19-20页 |
·答案生成子系统 | 第20页 |
·知识表示 | 第20-23页 |
·一阶谓词逻辑表示法 | 第20-21页 |
·产生式表示法 | 第21-22页 |
·框架表示法 | 第22-23页 |
·语义网络表示法 | 第23页 |
·问句理解中的语义计算 | 第23-26页 |
·基于词汇的语义计算 | 第24页 |
·基于浅层句法分析的语义计算 | 第24-25页 |
·基于指代和缺省的语义计算 | 第25-26页 |
·实现问答系统的常用技术 | 第26-28页 |
·基于关键字检索的技术 | 第26页 |
·基于模板匹配的技术 | 第26页 |
·基于规则推理的技术 | 第26-27页 |
·基于统计模型的技术 | 第27-28页 |
第3章 语义理解框架的设计 | 第28-38页 |
·语义理解框架的设计要求 | 第28-29页 |
·领域内词语的语义描述 | 第29-31页 |
·领域知识的表示框架 | 第31-32页 |
·问句模型的表示框架 | 第32-36页 |
·问句类型分析 | 第32-34页 |
·问句模型的表示框架 | 第34-36页 |
·语义理解框架的结构模式 | 第36-38页 |
·语义理解框架的结构表示 | 第36-37页 |
·语义理解框架的工作流程 | 第37-38页 |
第4章 语义理解框架的实现技术与核心算法 | 第38-49页 |
·语义理解框架的词汇语义处理技术 | 第38-41页 |
·词典分词 | 第38页 |
·词语标注歧义的处理 | 第38-39页 |
·词组、短语的识别 | 第39-41页 |
·语义理解框架的问句模型确定技术 | 第41-43页 |
·疑问属性的确定 | 第41页 |
·问句模型的选取 | 第41-42页 |
·问句模型的信息填充 | 第42-43页 |
·语义理解框架的上下文对话管理技术 | 第43-45页 |
·缺失信息填充 | 第43-44页 |
·交互问句生成 | 第44页 |
·答句生成 | 第44-45页 |
·语义理解框架的核心算法 | 第45-49页 |
·词语标注歧义处理规则的应用算法 | 第45-46页 |
·词组、短语识别规则的应用算法 | 第46页 |
·问句语义信息的填充算法 | 第46-47页 |
·答句的生成算法 | 第47-49页 |
第5章 语义理解框架的通用性分析 | 第49-52页 |
·语义理解框架的定位分析 | 第49-50页 |
·应用领域移植的可行性分析 | 第50-52页 |
·领域知识的可移植性分析 | 第50-51页 |
·句法、语义规则的独立性分析 | 第51-52页 |
第6章 应用实例——列车信息自然语言问答系统 | 第52-65页 |
·系统的主要功能描述 | 第52页 |
·领域知识的提取 | 第52-59页 |
·领域词典的构成 | 第53-54页 |
·领域知识表示框架 | 第54页 |
·问句理解规则的构建 | 第54-57页 |
·问句模型的设计 | 第57-59页 |
·系统的结构设计 | 第59-64页 |
·系统模块结构 | 第59-62页 |
·知识库访问 | 第62-64页 |
·系统测试结果 | 第64-65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附录1 列车基本信息领域词典 | 第73-77页 |
附录2 列车基本信息领域问句模型 | 第77-83页 |
附录3 训练问句集 | 第83-8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