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犯既遂问题研究
内容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页 |
一、行为犯既遂概述 | 第7-21页 |
(一) 行为犯概说 | 第7-14页 |
1、行为犯的概念 | 第7-11页 |
2、行为犯之分类 | 第11-14页 |
(二) 犯罪既遂标准概说 | 第14-21页 |
1、犯罪既遂标准概述 | 第14-20页 |
2、犯罪既遂的存在范围 | 第20-21页 |
(三) 行为犯既遂的界定 | 第21页 |
二、行为犯既遂与犯罪故意 | 第21-28页 |
(一) 我国传统故意内涵与行为犯既遂的冲突 | 第21-25页 |
1、传统故意内涵概述 | 第21-22页 |
2、故意内涵与行为犯既遂的冲突 | 第22-25页 |
(二) 行为犯故意的应有内涵 | 第25-28页 |
1、行为犯故意的认识因素 | 第25-27页 |
2、行为犯故意的意志因素 | 第27-28页 |
三、行为犯既遂的分类 | 第28-45页 |
(一) 举动犯的既遂 | 第28-33页 |
1、举动犯观点概览 | 第28-30页 |
2、举动犯既遂的标志 | 第30-32页 |
3、举动犯存在未遂 | 第32-33页 |
(二) 过程犯的既遂 | 第33-36页 |
1、过程犯的含义 | 第33-34页 |
2、过程犯既遂的标志 | 第34-36页 |
3、过程犯存在未遂、中止、预备等停止形态 | 第36页 |
(三) 危险犯的既遂 | 第36-41页 |
1、危险犯的含义 | 第36-37页 |
2、危险犯的范围:抽象危险犯之否定 | 第37-38页 |
3、危险犯既遂的标志 | 第38-39页 |
4、造成危险状态后又主动消除危险状态行为的定性 | 第39-41页 |
(四) 损害犯的既遂 | 第41-45页 |
1、损害犯的含义 | 第41-42页 |
2、损害犯既遂的标志 | 第42-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后记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