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前言 | 第7-11页 |
一、胥吏问题之研究现状 | 第7-9页 |
二、问题意识及存在的困难 | 第9-10页 |
三、研究方法和使用的材料 | 第10-11页 |
一、引言 | 第11-17页 |
(一) 胥吏之源流及其地位之变迁 | 第11-15页 |
(二) 学界对胥吏的分类 | 第15-17页 |
二、宋代法吏之名目及职掌 | 第17-26页 |
(一) 立法流程中法吏之设置及职掌 | 第17-19页 |
(二) 司法流程中法吏之设置及职掌 | 第19-25页 |
(三) 执法流程中法吏之设置及职掌 | 第25-26页 |
三、宋代法吏之害 | 第26-32页 |
(一) 把持诉讼、枉法断案 | 第27-28页 |
(二) 惨酷用刑 | 第28-31页 |
(三) 苛扰百姓 | 第31-32页 |
四、宋代吏奸之原因解析 | 第32-56页 |
(一) 从入职方式来看其自身素质因素 | 第32-36页 |
(二) 从出职途径看其仕途前景之黯淡 | 第36-43页 |
(三) 重禄法之下吏薪之微薄 | 第43-45页 |
(四) 不抑兼并、义利并重之经济背景和经济理念之刺激 | 第45-46页 |
(五) 士大夫官僚在任庸懒奸贪之纵容 | 第46-51页 |
(六) 法律繁杂使法吏有机可乘 | 第51页 |
(七) 法律的贯彻不力 | 第51-56页 |
五、结语:历史的警醒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后记 | 第6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