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提要 | 第1-9页 |
| 缩略语 | 第9-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4页 |
| 1 肝再生 | 第11-16页 |
| ·调控肝再生的基因 | 第12-14页 |
| ·调控肝再生的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 | 第14-15页 |
| ·肝再生的抑制因子 | 第15-16页 |
| ·刺激因子和抑制因子的相互作用 | 第16页 |
| 2 肝再生增强因子 | 第16-28页 |
| ·研究概况 | 第16页 |
| ·ALR基因 | 第16-17页 |
| ·ALR的分子结构与理化特性 | 第17页 |
| ·ALR的体内分布表达 | 第17-18页 |
| ·ERV1/ALR蛋白超家族 | 第18-22页 |
| ·ALR及其异构体 | 第22-23页 |
| ·ALR与HSS | 第23页 |
| ·ALR蛋白质晶体结构 | 第23-26页 |
| ·ALR的生物学活性及作用机制 | 第26-28页 |
| ·ALR可能的信号传导途径 | 第28页 |
| 3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 第28-30页 |
| 4 基因的点突变 | 第30-32页 |
| 5 重组ALR及其变异体的基础研究与开发前景 | 第32-33页 |
| 6 立题依据 | 第33-34页 |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 第34-51页 |
| 1 主要实验材料 | 第34-36页 |
| ·试剂 | 第34-35页 |
| ·器材 | 第35-36页 |
| 2 主要仪器 | 第36页 |
| 3 rhALR蛋白 | 第36-37页 |
| 4 促肝细胞生长素 | 第37页 |
| 5 质粒与菌株 | 第37-38页 |
| 6 细胞株 | 第38页 |
| 7 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 | 第38-43页 |
| ·hALR突变体与缺失体的设计 | 第38-39页 |
|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39-40页 |
| ·基因的点突变 | 第40-41页 |
| ·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 第41-43页 |
| 8 蛋白质制备 | 第43-48页 |
| ·目的蛋白表达 | 第43-44页 |
| ·包涵体的分离、纯化 | 第44-45页 |
| ·包涵体的变性、复性 | 第45页 |
| ·蛋白复性液的纯化 | 第45页 |
| ·蛋白质的后处理 | 第45页 |
| ·蛋白质浓度测定 | 第45-46页 |
| ·SDS-PAGE | 第46-48页 |
| 9 细胞生物学方法 | 第48页 |
| ·细胞培养及冻存 | 第48页 |
| ·细胞存活实验 | 第48页 |
| 10 巯基氧化酶活性研究 | 第48-49页 |
| ·FAD标准曲线建立 | 第48-49页 |
| ·蛋白质与FAD的结合与鉴定 | 第49页 |
| ·蛋白质与FAD的结合比例 | 第49页 |
| ·巯基氧化酶活性研究 | 第49页 |
| 11 蛋白质与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研究 | 第49-50页 |
| ·GST和GST-Na~+,K~+-ATPase融合蛋白的诱导表达 | 第49-50页 |
| ·谷胱甘肽偶联琼脂糖珠的预处理 | 第50页 |
| ·GST和GST-Na~+,K~+-ATPase融合蛋白的纯化与鉴定 | 第50页 |
| ·GST-pulldown证实蛋白质与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 | 第50页 |
| 12 统计学方法 | 第50-51页 |
| 第三章 实验结果 | 第51-74页 |
| 1 hALR变异体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 第51-54页 |
| ·hALR突变体的构建与鉴定 | 第51-53页 |
| ·hALR缺失体的构建与鉴定 | 第53-54页 |
| 2 hALR变异体蛋白的制备 | 第54-56页 |
| ·hALR变异体的蛋白表达 | 第54-55页 |
| ·hALR变异体蛋白的分离纯化 | 第55-56页 |
| 3 hALR及其变异体的生物学活性研究 | 第56-63页 |
| ·hALR及其变异体促进HL-7702 细胞增殖 | 第56-59页 |
| ·hALR及其变异体预防D-Gal所致HepG_2 细胞慢性损伤 | 第59-61页 |
| ·hALR及其变异体预防CCl_4 所致HepG_2 细胞急性损伤 | 第61-63页 |
| 4 hALR及其变异体巯基氧化酶活性研究 | 第63-71页 |
| ·FAD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63-64页 |
| ·hALR及其变异体与FAD的结合与鉴定 | 第64-66页 |
| ·底物的选择 | 第66-68页 |
| ·hALR及其变异体巯基氧化酶活性 | 第68-71页 |
| 5 hALR及其变异体与Na~+,K~+-ATPase的相互作用 | 第71-74页 |
| ·pGEX-4T-1-Na~+,K~+-ATPase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 第71页 |
| ·GST和GST-Na~+,K~+-ATPase融合蛋白的诱导表达 | 第71-72页 |
| ·GST和GST-Na~+,K~+-ATPase融合蛋白的纯化与鉴定 | 第72页 |
| ·hALR及其变异体与GST-Na~+,K~+-ATPase的相互作用 | 第72-74页 |
| 第四章 讨论 | 第74-84页 |
| 1 基因的点突变 | 第74-75页 |
| 2 hALR变异体的蛋白表达与纯化 | 第75-76页 |
| 3 hALR及其变异体的生物学活性差异 | 第76-77页 |
| 4 hALR的酶活性结构域及巯基氧化酶活性 | 第77-80页 |
| 5 hALR巯基氧化酶活性与生物学活性的关系 | 第80-81页 |
| 6 hALR及其变异体与Na~+,K~+-ATPase的相互作用 | 第81-82页 |
| 7 hALR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 第82-84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84-85页 |
| 参考文献 | 第85-97页 |
| 博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97-98页 |
| 致谢 | 第98-99页 |
| 中文摘要 | 第99-104页 |
| ABSTRACT | 第104-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