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缩略词表 | 第8-9页 |
前言 | 第9-1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1-17页 |
1 实验材料 | 第11页 |
2 实验动物分组及处理方法 | 第11-13页 |
3 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 第13-17页 |
结果 | 第17-21页 |
1 电针对急性脑梗死大鼠神经缺损体征评分的影响 | 第17页 |
2 电针对各组大鼠血浆t-PA、PAI-1含量的影响 | 第17-19页 |
3 电针对各组大鼠血浆D-dimer、Fib含量的影响 | 第19-21页 |
讨论 | 第21-28页 |
1 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 第21-22页 |
2 西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 第22-23页 |
3 取穴依据 | 第23-24页 |
4 对动物模型的评价 | 第24-25页 |
5 急性脑梗死后凝血纤溶系统的变化及其意义 | 第25-26页 |
6 电针百会、水沟对急性脑梗死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 | 第26-28页 |
结语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2页 |
文献综述 | 第32-39页 |
致谢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