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缩略词表 | 第12-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4页 |
1 核盘菌的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核盘菌的危害 | 第14页 |
·核盘菌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 | 第14-15页 |
·作物菌核病的防治 | 第15-16页 |
2 盾壳霉的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盾壳霉的生物学特性 | 第16-17页 |
·盾壳霉的生态学特性 | 第17页 |
·盾壳霉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 第17-18页 |
3 产ABS真菌的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产ABS真菌的种类 | 第18页 |
·真菌所产的次级代谢物对其生活的作用 | 第18-19页 |
·真菌中寻找次级代谢物相关基因的意义 | 第19页 |
4 真菌功能基因研究进展 | 第19-22页 |
·真菌的遗传转化 | 第19-21页 |
·基因功能验证 | 第21-22页 |
5 本项研究的意义 | 第22-24页 |
第二章 盾壳霉产抗细菌物质缺陷型突变体的获得和基本生物学性状的测定 | 第24-3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4-26页 |
·材料 | 第24页 |
·菌株 | 第24页 |
·培养基 | 第24页 |
·方法 | 第24-26页 |
·产ABS缺陷型突变体的筛选 | 第24-25页 |
·产ABS缺陷型突变体的形态特征观察 | 第25页 |
·产ABS缺陷型突变体的生长速度测定 | 第25页 |
·产ABS缺陷型突变体在PDA培养基上产抗真菌物质的测定 | 第25页 |
·产ABS缺陷型突变体寄生致腐菌核能力的测定 | 第25-26页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2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6-29页 |
·产ABS缺陷型突变体筛选结果 | 第26页 |
·产ABS缺陷型突变体的形态特征观察 | 第26-27页 |
·产ABS缺陷型突变体生长速度测定 | 第27页 |
·产ABS缺陷型突变体在PDA培养基上产抗真菌物质的测定 | 第27-28页 |
·产ABS缺陷型突变体寄生致腐菌核能力的测定 | 第28-29页 |
3 结论和讨论 | 第29-31页 |
·结论 | 第29页 |
312讨论 | 第29-31页 |
第三章 盾壳霉产抗细菌物质相关基因的克隆 | 第31-5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1-41页 |
·材料 | 第31-33页 |
·菌株 | 第31页 |
·培养基、载体及抗生素 | 第31页 |
·质粒抽提用溶液 | 第31-32页 |
·Southern杂交用溶液及试剂 | 第32页 |
·其它溶液及试剂 | 第32页 |
·限制性内切酶及其它酶类、试剂盒及其它试剂 | 第32页 |
·引物 | 第32-33页 |
·方法 | 第33-41页 |
·菌丝培养(用于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33页 |
·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33-34页 |
·Southern杂交分析突变体中T-DNA的插入位点数 | 第34-35页 |
·酶切、电泳、转膜及固定 | 第34页 |
·预杂交 | 第34页 |
·探针标记及杂交 | 第34-35页 |
·洗膜及压片 | 第35页 |
·TAIL-PCR克隆T-DNA侧端序列 | 第35-36页 |
·目的片段的回收及纯化 | 第36页 |
·回收产物与克隆载体连接 | 第36-37页 |
·利用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转化连接产物 | 第37-38页 |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37-38页 |
·热击转化 | 第38页 |
·重组质粒的筛选、提取及鉴定 | 第38-39页 |
·重组质粒的筛选 | 第38页 |
·重组质粒的提取 | 第38页 |
·重组质粒的鉴定 | 第38-39页 |
·克隆序列分析 | 第39页 |
·目的基因片段的全长序列的克隆 | 第39-41页 |
·ZS-1菌株RNA的提取 | 第39页 |
·通过RACE获得3’末端cDNA | 第39-40页 |
·目的片段的回收、连接和鉴定 | 第40-41页 |
·序列拼接及分析 | 第41页 |
·Southern杂交分析ZS-1中CMMADS-box1的拷贝数 | 第41页 |
·酶切、电泳、转膜及固定、预杂交 | 第41页 |
·探针标记、杂交、洗膜及压片 | 第4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1-47页 |
·Southern杂交分析产ABS缺陷型突变体ZS-1T12003中T-DNA插入位点数 | 第41页 |
·TAIL-PCR获得T-DNA插入位点侧端基因组DNA序列 | 第41-43页 |
·CMMADS-box1全长序列的克隆 | 第43页 |
·Southen杂交分析ZS-1中CMMADS-box1的拷贝数 | 第43-47页 |
3 结论和讨论 | 第47-50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讨论 | 第48-50页 |
第四章 盾壳霉产抗细菌物质相关基因功能的验证 | 第50-61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50-55页 |
·材料 | 第50-51页 |
·菌株、载体、抗生素及引物 | 第50页 |
·试剂及培养基 | 第50-51页 |
·方法 | 第51-55页 |
·RT-PCR验证ZS-1T12003中CMMADS-box1基因的表达 | 第51页 |
·盾壳霉CMMADS-box1敲除载体的构建 | 第51-52页 |
·含重组质粒农杆菌的获取 | 第52-54页 |
·农杆菌感受态的制备及热击转化 | 第52-53页 |
·农杆菌质粒的PCR鉴定 | 第53-54页 |
·农杆菌介导转化盾壳霉 | 第54页 |
·盾壳霉CMMADS-box1敲除转化子PCR鉴定 | 第54-55页 |
·转化子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54页 |
·转化子PCR扩增 | 第54-55页 |
·盾壳霉CMMADS-box1敲除转化子基本生物学性状的测定 | 第5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5-59页 |
·ZS-1T12003中CMMADS-box1基因不表达 | 第55-56页 |
·盾壳霉CMMADS-box1敲除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 第56页 |
·含重组质粒农杆菌的鉴定 | 第56页 |
·农杆菌介导盾壳霉转化 | 第56页 |
·盾壳霉CMMADS-box1敲除转化子PCR鉴定结果 | 第56页 |
·盾壳霉CMMADS-box1敲除转化子基本生物学性状的测定结果 | 第56-59页 |
·03GDT02形态特征的观察 | 第56-58页 |
·03GDT02产ABS的检测 | 第58-59页 |
·03GDT02在PDA上产抗真菌物质的测定 | 第59页 |
3 结论和讨论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讨论 | 第60-61页 |
第五章 盾壳霉所产抗细菌物质对盾壳霉的生态学功能研究 | 第61-73页 |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61-64页 |
·实验材料 | 第61页 |
·菌株 | 第61页 |
·药品 | 第61页 |
·培养基 | 第61页 |
·方法 | 第61-64页 |
·突变体库中产ABS正常突变体的筛选 | 第62页 |
·突变体及ZS-1生长速度和抗真菌物质的测定 | 第62页 |
·突变体及ZS-1产孢能力的测定 | 第62页 |
·突变体及ZS-1对核盘菌菌核寄生致腐菌核能力的测定 | 第62-63页 |
·无菌条件下的测定 | 第62页 |
·自然土中的测定 | 第62页 |
·越冬时的测定 | 第62页 |
·越夏时的测定 | 第62-63页 |
·突变体在土壤中的竞争能力测定 | 第63页 |
·突变体及ZS-1在油菜叶片上定殖能力的测定结果 | 第63页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63-6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4-70页 |
·突变体库中产ABS正常突变体的筛选 | 第64页 |
·突变体及ZS-1生长速度及产抗真菌物质的测定 | 第64-65页 |
·突变体及ZS-1产孢能力的比较 | 第65-66页 |
·突变体及ZS-1对核盘菌菌核寄生致腐菌核能力的测定结果 | 第66-68页 |
·菌株在土壤中的竞争能力测定 | 第68-69页 |
·突变体及ZS-1在油菜叶片上定殖能力的测定结果 | 第69-70页 |
3 结论和讨论 | 第70-73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讨论 | 第71-73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