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随动磨床砂轮架的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 ·论文的研究背景 | 第9-14页 |
| ·高速磨削加工技术 | 第9-13页 |
| ·高速随动磨削技术 | 第13-14页 |
| ·国内外研究进展及现状 | 第14-16页 |
|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6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砂轮架的构造特征及其设计 | 第18-25页 |
| ·砂轮架的构造特征 | 第18-22页 |
| ·电主轴结构 | 第18-19页 |
| ·CBN砂轮 | 第19页 |
| ·砂轮在线自动平衡技术 | 第19-20页 |
| ·静压导轨 | 第20-21页 |
| ·高速进给系统 | 第21-22页 |
| ·砂轮架的设计 | 第22-25页 |
| ·高速随动磨床砂轮架结构的性能要求 | 第22页 |
| ·高速随动磨床砂轮架结构尺寸设计准则 | 第22-25页 |
| 第三章 砂轮架的平衡分析 | 第25-35页 |
| ·砂轮架的静、动平衡 | 第25-26页 |
| ·不平衡在高速磨削中的影响 | 第26页 |
| ·刚性转子动平衡校正质量的计算 | 第26-28页 |
| ·砂轮在线自动平衡 | 第28-29页 |
| ·目前常用的砂轮自动平衡技术 | 第29-31页 |
| ·加水平衡式自动平衡装置 | 第29页 |
| ·氟里昂平衡式自动平衡装置 | 第29-30页 |
| ·SBS重块平衡式自动平衡装置 | 第30页 |
| ·光信号砂轮自动平衡装置 | 第30-31页 |
| ·SBS自动平衡系统 | 第31-35页 |
| 第四章 砂轮架主轴支承系统 | 第35-44页 |
| ·砂轮架主轴支承系统各个支承方式分析比较 | 第35-37页 |
| ·陶瓷球轴承主轴支承系统 | 第35页 |
| ·磁悬浮轴承主轴支承系统 | 第35-36页 |
| ·液体动静压轴承主轴支承系统 | 第36页 |
| ·高速随动磨床砂轮架主轴支承系统 | 第36-37页 |
| ·砂轮架主轴系统的设计 | 第37页 |
| ·砂轮架主轴轴承 | 第37-40页 |
| ·径向动静压滑动轴承纯静压性能计算 | 第37页 |
| ·径向轴承纯静压性能计算流程 | 第37-39页 |
| ·计算过程 | 第39-40页 |
| ·主轴系统刚性 | 第40-42页 |
| ·基本含义 | 第40页 |
| ·主轴系统刚性的计算分析 | 第40-42页 |
| ·主轴系统的振动、发热及降低措施 | 第42-44页 |
| 第五章 砂轮架动力学分析 | 第44-57页 |
| ·砂轮架动力学分析的方法 | 第44-46页 |
| ·模态分析 | 第44页 |
| ·模态分析的目的 | 第44-45页 |
| ·有限元分析法 | 第45页 |
| ·ANSYS介绍 | 第45-46页 |
| ·砂轮架受力分析 | 第46-47页 |
| ·砂轮架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和模态分析 | 第47-51页 |
| ·有限元模型与单元选择 | 第47-48页 |
| ·约束与载荷 | 第48-49页 |
| ·模态分析 | 第49-51页 |
| ·砂轮架结构改进方案与模态分析 | 第51-54页 |
| ·砂轮架结构改进方案 | 第51-52页 |
| ·改进方案的模态分析 | 第52-54页 |
| ·谐响应分析 | 第54-56页 |
| ·改进方案的谐响应分析 | 第56-57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 ·结论 | 第57页 |
| ·展望 | 第57-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