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政时期约法”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引言 | 第10-12页 |
| 第一章 背景分析 | 第12-18页 |
| ·约法的思想渊源与内涵 | 第12-14页 |
| ·训政思想的提出 | 第12-13页 |
| ·训政思想的内涵 | 第13-14页 |
| ·约法出台的政治背景 | 第14-18页 |
| ·国际国内形势 | 第15页 |
| ·约法之争 | 第15-18页 |
| 第二章 立法分析 | 第18-23页 |
| ·立法过程 | 第18-20页 |
| ·约法草案的起草 | 第18-19页 |
| ·约法草案的审查与通过 | 第19-20页 |
| ·立法技术分析 | 第20-23页 |
| ·立法主体 | 第20-21页 |
| ·立法程序 | 第21页 |
| ·立法表达 | 第21-23页 |
| 第三章 文本分析 | 第23-31页 |
| ·内容评析 | 第23-27页 |
| ·人民的权利与义务 | 第23-24页 |
| ·国民党的国家地位 | 第24-25页 |
| ·国民生计与国民教育 | 第25-26页 |
| ·中央与地方的权限 | 第26页 |
| ·政府的组织 | 第26-27页 |
| ·价值分析 | 第27-31页 |
| ·国家主义在约法中的表现 | 第27-28页 |
| ·约法以国家主义为价值取向的原因 | 第28-31页 |
| 第四章 实施评价 | 第31-41页 |
| ·关于人民的权利与自由 | 第31-33页 |
| ·关于党国体制 | 第33-34页 |
| ·关于国民生计与国民教育 | 第34-37页 |
| ·关于政府制度 | 第37-38页 |
| ·关于中央与地方关系 | 第38-39页 |
| ·关于地方自治 | 第39-41页 |
| 第五章 训政的反思 | 第41-49页 |
| ·训政的合理性 | 第41-44页 |
| ·训政为何失败 | 第44-49页 |
| ·训政理论的内在局限 | 第44-45页 |
| ·训政主体的“弱势独裁” | 第45-46页 |
| ·训政政治环境的艰难 | 第46-47页 |
| ·工具性宪法价值观的影响 | 第47-49页 |
| 结语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