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预测模型及其在电力负荷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页 |
·灰色系统理论概述 | 第9-13页 |
·灰色系统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现状 | 第10-11页 |
·灰色系统理论的基本内容 | 第11-12页 |
·三种不确定性方法的比较 | 第12-13页 |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13页 |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3-15页 |
第2章 灰理论基础 | 第15-21页 |
·灰色系统理论的基本概念 | 第15-18页 |
·灰数与灰度 | 第15页 |
·灰色代数方程与灰色微分方程 | 第15-17页 |
·灰色矩阵与灰色序列生成 | 第17页 |
·序列算子与缓冲算子 | 第17-18页 |
·灰色系统理论的基本原理 | 第18-19页 |
·灰色系统理论的基本方法 | 第19-20页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3章 灰色建模 | 第21-28页 |
·灰色建模的数学原理 | 第21页 |
·灰色系统的建模机理 | 第21-22页 |
·灰色系统建模的实质 | 第22页 |
·灰色系统的五步建模思想 | 第22-23页 |
·GM(1,1)模型 | 第23-25页 |
·GM(1,1)建模 | 第23-24页 |
·残差GM(1,1)模型 | 第24-25页 |
·GM(1,1)模型的适用范围 | 第25-26页 |
·GM(1,1)模型的精度检验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4章 灰色预测 | 第28-33页 |
·灰色预测的概述 | 第28页 |
·灰色预测的机理 | 第28-29页 |
·灰色预测的分类 | 第29-31页 |
·五种灰色预测 | 第29-30页 |
·与其它预测方法的比较 | 第30-31页 |
·数列灰色预测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5章 灰色预测模型的改进 | 第33-43页 |
·残差GM(1,1)模型的改进 | 第33-34页 |
·序列算子作用的GM(1,1)模型的改进 | 第34-35页 |
·AGM(1,1)模型 | 第35-36页 |
·改进的灰色预测模型应用实例 | 第36-41页 |
·残差GM(1,1)模型的改进实例 | 第36-38页 |
·序列算子作用的GM(1,1)模型的改进实例 | 第38-39页 |
·AGM(1,1)模型的改进实例 | 第39-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6章 灰理论的电力负荷预测模型研究 | 第43-51页 |
·电力负荷预测的概述 | 第43-45页 |
·电力负荷预测的含义 | 第43页 |
·电力负荷预测的特点 | 第43-44页 |
·电力负荷预测的意义 | 第44-45页 |
·常用的电力负荷预测方法 | 第45-46页 |
·专家经验法 | 第45页 |
·时间序列法 | 第45页 |
·回归分析法 | 第45-46页 |
·弹性系数法 | 第46页 |
·灰色预测法 | 第46页 |
·灰理论电力负荷预测模型的建立 | 第46-50页 |
·灰理论电力负荷预测的概述 | 第46-47页 |
·灰理论电力负荷预测模型的建立步骤 | 第47-48页 |
·灰理论电力负荷预测模型的实例 | 第48-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7章 灰理论电力负荷预测仿真系统设计 | 第51-57页 |
·概述 | 第51页 |
·系统设计 | 第51-52页 |
·需求分析 | 第51-52页 |
·模块设计 | 第52页 |
·开发环境 | 第52页 |
·界面设计 | 第52-55页 |
·系统主窗体 | 第53页 |
·录入模块设计 | 第53-54页 |
·查询模块设计 | 第54页 |
·分析模块设计 | 第54-55页 |
·预测模块设计 | 第55页 |
·结果分析 | 第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8章 结束语 | 第57-59页 |
·总结 | 第57-58页 |
·展望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附录 | 第62-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