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隙生态护岸的实验分析与设计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1 绪论 | 第8-12页 |
| ·选题背景 | 第8页 |
|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10-12页 |
| 2 鱼类对孔隙的选择特点实验 | 第12-24页 |
| ·河岸带孔隙的结构和功能 | 第12-15页 |
| ·孔隙的生态功能 | 第13-14页 |
| ·生态护岸孔隙的结构特征 | 第14-15页 |
| ·孔隙结构对改善河流生境的作用 | 第15页 |
| ·实验准备 | 第15-17页 |
| ·实验设计 | 第15-16页 |
| ·实验装置 | 第16-17页 |
| ·样本容量的确定 | 第17页 |
| ·实验过程 | 第17-21页 |
| ·孔隙有无对比实验 | 第17-18页 |
| ·孔隙材料对比实验 | 第18-20页 |
| ·孔隙植被覆盖对比实验 | 第20-21页 |
| ·孔隙颜色对比实验 | 第21页 |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21-23页 |
| ·小结 | 第23-24页 |
| 3 多孔栖息单元式生态护岸的设计与研究 | 第24-38页 |
| ·生态护岸设计要素 | 第24-25页 |
| ·生态护岸集鱼原理 | 第24-25页 |
| ·生态护岸功能设计 | 第25页 |
| ·多孔栖息单元式生态护岸设计说明 | 第25-37页 |
| ·多孔栖息单元式生态护岸外观 | 第25-30页 |
| ·多孔栖息单元式生态护岸块体实施方式 | 第30-34页 |
| ·多孔栖息单元式生态护岸的优点 | 第34-35页 |
| ·稳定性与适应性计算 | 第35-37页 |
| ·小结 | 第37-38页 |
| 4 基于River2D软件的护岸生态效果验证 | 第38-57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38页 |
| ·River2D软件的模型原理 | 第38-42页 |
| ·River2D软件的计算公式 | 第38-40页 |
| ·River2D软件数据的输入和输出 | 第40-42页 |
| ·河道流速及WUA的对比分析 | 第42-54页 |
| ·河道基本概况 | 第43-46页 |
| ·修建生态护岸与原始状态的对比分析 | 第46-49页 |
| ·修建护底与原始状态的对比分析 | 第49-51页 |
| ·修建生态护岸和护底与原始状态的对比分析 | 第51-53页 |
| ·四种方案下的WUA随流量变化的综合分析 | 第53-54页 |
| ·参数敏感性分析 | 第54-55页 |
| ·小结 | 第55-57页 |
| 5 基于嵌入式鱼类数量变化模型的护岸生态效果验证 | 第57-66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57-58页 |
| ·嵌入式模型的建立 | 第58-60页 |
| ·模型的假设 | 第59页 |
| ·模型的建立 | 第59-60页 |
| ·嵌入式模型的计算 | 第60-64页 |
| ·四种方案下的成鱼数量变化 | 第60-62页 |
| ·方程平衡点及稳定性分析 | 第62-64页 |
| ·参数敏感性分析 | 第64-65页 |
| ·小结 | 第65-66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6-69页 |
| ·结论 | 第66-67页 |
| ·展望 | 第67-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3-74页 |
| 致谢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