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物资经济论文--物资流通论文

物流配送车辆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1 绪论第10-22页
   ·课题背景第10页
   ·车辆监控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0-17页
     ·车辆定位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1-13页
     ·数据传输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3-16页
     ·其他相关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6-17页
   ·车辆监控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分析第17-20页
     ·车辆监控系统的研究现状第17-19页
     ·现有车辆监控系统的工作模式第19页
     ·现有车辆监控系统的缺点第19-20页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20-21页
   ·本章小结第21-22页
2 物流配送车辆监控系统分析第22-36页
   ·系统功能和内容界定第22-23页
   ·系统的用户需求分析第23-26页
     ·订货客户需求分析第24页
     ·车载终端需求分析第24-25页
     ·监控中心需求分析第25-26页
   ·系统的业务流程分析第26-29页
     ·车辆监控流程分析第27页
     ·物流配送车辆监控业务流程分析第27-28页
     ·客户查询业务流程分析第28-29页
   ·系统的信息需求分析第29-30页
   ·系统数据流程分析第30-35页
     ·系统顶层数据流程分析第30页
     ·系统数据流程分解第30-35页
   ·本章小结第35-36页
3 物流配送车辆监控系统设计第36-62页
   ·系统总体设计第36-38页
     ·系统设计总体目标第36页
     ·系统设计原则第36-37页
     ·系统总体架构第37-38页
   ·无线通信链路的选择与数据传输方案的设计第38-41页
     ·无线通信链路的选择第38页
     ·数据传输方案设计第38-39页
     ·数据传输格式设计第39-41页
   ·车载终端子系统设计第41-46页
     ·车载终端结构设计第41-42页
     ·车载终端功能模块设计第42-43页
     ·车载终端软件结构设计第43页
     ·车载货物数据采集流程设计第43-46页
   ·监控中心子系统设计第46-54页
     ·监控中心结构设计第46页
     ·监控中心功能模块设计第46-49页
     ·监控中心软件结构设计第49页
     ·系统的可视化流程设计第49-50页
     ·系统无线通讯模块设计第50-54页
   ·监控中心系统数据库设计第54-57页
     ·系统数据库设计第54页
     ·系统数据库表的设计第54-55页
     ·数据库的存储与访问第55-57页
   ·系统电子地图设计第57-59页
     ·系统电子地图内容第57-58页
     ·电子地图图层设计第58-59页
     ·电子地图道路网络拓扑结构设计第59页
   ·系统输入输出设计第59-60页
     ·系统输入设计第59-60页
     ·系统输出设计第60页
   ·本章小结第60-62页
4 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第62-89页
   ·物流配送车辆监控系统集成研究内容第62-63页
   ·系统的硬件集成与软件开发平台的选择第63-66页
     ·车载终端的硬件集成第63-64页
     ·监控中心的硬件集成第64-65页
     ·系统开发平台和开发工具的选择第65-66页
   ·GPS数据采集模块的实现第66-69页
     ·NMEA-0183数据格式分析第66-67页
     ·GPS数据接收与解析模块的实现第67-69页
   ·系统通讯模块的实现第69-77页
     ·短信通讯模式的实现第70-75页
     ·GPRS通讯模式的实现第75-76页
     ·GPRS/SMS双模式通信模式的实现第76-77页
   ·GPS与GIS的集成——地图匹配算法第77-84页
     ·地图匹配的算法第79页
     ·地图匹配的的实现第79-84页
   ·监控中心软件可视化显示模块的实现第84-86页
     ·GIS功能的实现第84页
     ·车辆和货物实时监控的可视化模块的具体实现第84-86页
     ·报警模块可视化显示的实现第86页
   ·系统实现与成果分析第86-88页
     ·系统实现第86-87页
     ·系统成果分析第87-88页
   ·本章小结第88-89页
结论第89-90页
参考文献第90-9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93-94页
致谢第94-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力系统参数的可视化研究
下一篇:血清IL-6、TNF-α的变化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作用的评价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