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流式双筒体气液旋流分离器性能试验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1章 前言 | 第8-11页 |
| ·研究的背景 | 第8页 |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8-9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9-11页 |
| 第2章 气液分离技术应用研究现状 | 第11-23页 |
| ·气液分离技术的分类和发展 | 第11-12页 |
| ·重力沉降分离 | 第11页 |
| ·惯性分离 | 第11页 |
| ·过滤分离 | 第11-12页 |
| ·离心分离 | 第12页 |
| ·气液离心分离技术的分类和发展 | 第12-16页 |
| ·管柱式气液旋流分离器 | 第12-13页 |
| ·螺旋片导流式气液分离器 | 第13-14页 |
| ·管道式气液旋流分离器 | 第14页 |
| ·旋流板式气液分离器 | 第14-15页 |
| ·轴流导叶式气液旋流分离器 | 第15-16页 |
| ·旋流分离器内流场特点 | 第16-17页 |
| ·液滴在气流中的运动分析 | 第17-19页 |
| ·液滴在容器气流中的运动分析与计算 | 第17-18页 |
| ·液滴碰撞和聚合模型 | 第18页 |
| ·气液旋流器内液滴破碎及碰撞理论分析 | 第18-19页 |
| ·结构参数对气液旋流分离器性能的影响 | 第19-23页 |
| ·筒体结构对分离性能的影响 | 第19-21页 |
| ·导叶角度对分离性能的影响 | 第21-22页 |
| ·排气管结构对分离性能的影响 | 第22页 |
| ·柱段长度对分离性能的影响 | 第22-23页 |
| 第3章 实验装置、内容及计算方法 | 第23-33页 |
| ·试验原理 | 第23页 |
| ·实验装置 | 第23-26页 |
| ·主要测试参数及测试方法 | 第26-31页 |
| ·静压、动压测量 | 第26页 |
| ·流量测量 | 第26-30页 |
| ·入口含液浓度Ci | 第30页 |
| ·压力降测量 | 第30页 |
| ·阻力系数 | 第30-31页 |
| ·总效率ET | 第31页 |
| ·实验内容 | 第31-33页 |
| ·基准实验 | 第31页 |
| ·内筒开缝对比实验 | 第31页 |
| ·试验步骤 | 第31-32页 |
| ·注意事项 | 第32-33页 |
| 第4章 试验结果分析 | 第33-44页 |
| ·基准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3-36页 |
| ·入口流量与分离效率的关系 | 第33-34页 |
| ·含液浓度与分离效率的关系 | 第34-35页 |
| ·入口流量对出口压降的影响 | 第35-36页 |
| ·开缝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6-44页 |
| ·开缝后相同含液浓度入口流量与分离效率的关系 | 第36-39页 |
| ·开缝后含液浓度与分离效率的关系 | 第39-40页 |
| ·开缝对出口压降及阻力系数的影响 | 第40-42页 |
| ·开缝数量对分离效率的影响 | 第42-44页 |
| 第5章 结论及进一步工作展望 | 第44-47页 |
| ·结论 | 第44页 |
| ·进一步工作展望 | 第44-47页 |
| ·操作参数方面 | 第44-45页 |
| ·结构参数方面 | 第45-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 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0-51页 |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