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1 绪论 | 第12-22页 |
| ·工程地质条件评价的目的、任务及其重要意义 | 第12-13页 |
| ·工程地质评的价目 | 第12页 |
| ·任务 | 第12-13页 |
| ·重要意义 | 第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 ·GIS 的发展现状 | 第13-14页 |
| ·工程地质发展现状 | 第14-15页 |
| ·GIS 在工程地质领域的应用发展状况 | 第15-18页 |
| ·工程地质对空间模拟方法的需求 | 第18-19页 |
| ·研究方向和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 ·研究方向 | 第19-20页 |
| ·技术路线 | 第20页 |
|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0-22页 |
| ·研究目的 | 第20页 |
| ·理论意义 | 第20-21页 |
| ·实际应用价值 | 第21-22页 |
| 2 工程地质评价方法 | 第22-79页 |
| ·场地稳定性评价 | 第22-39页 |
| ·地震效应 | 第22-28页 |
| ·滑坡 | 第28-39页 |
| ·地基均匀性评价 | 第39-50页 |
| ·重要性、范围及评价基本方面 | 第39-41页 |
| ·评价内容 | 第41-43页 |
| ·特殊性岩土 | 第43-50页 |
| ·岩土层物理力学特征 | 第50-69页 |
| ·地基承载力 | 第50-57页 |
| ·地基变形 | 第57-69页 |
| ·地下水评价 | 第69-79页 |
| ·地下水的基本概念 | 第69-70页 |
| ·地下水的基本类型 | 第70-71页 |
| ·水文地质参数计算 | 第71-74页 |
| ·基坑涌水量计算 | 第74页 |
| ·地下水浮力计算 | 第74-77页 |
| ·地下水腐蚀性判别 | 第77-79页 |
| 3 基于GIS 的工程地质评价空间模拟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 | 第79-110页 |
| ·系统设计 | 第79-81页 |
| ·设计流程 | 第79页 |
| ·系统所含的模块概述 | 第79-81页 |
| ·空间数据库的构建 | 第81-89页 |
| ·数据库结构 | 第81-82页 |
| ·数据录入及存储方式 | 第82页 |
| ·数据库构建标准 | 第82页 |
| ·Geodatabase 的组建 | 第82-83页 |
| ·数据库的详细设计 | 第83-89页 |
| ·系统详细设计 | 第89-101页 |
| ·文件模块 | 第89-90页 |
| ·编辑模块 | 第90-91页 |
| ·选择模块 | 第91-92页 |
| ·钻孔点管理模块 | 第92-93页 |
| ·岩土工程评价模块 | 第93-95页 |
| ·场地评价模块 | 第95-96页 |
| ·地下水评价模块 | 第96-99页 |
| ·系统管理模块 | 第99-101页 |
| ·帮助模块 | 第101页 |
| ·系统设计所用计算模型 | 第101-109页 |
| ·岩土工程评价模块 | 第101-105页 |
| ·场地评价模块 | 第105-107页 |
| ·地下水评价模块 | 第107-109页 |
| ·小结 | 第109-110页 |
| 4 青岛市区第四系层序划分研究 | 第110-142页 |
| ·第四系层序划分的准则与过程 | 第110-119页 |
| ·准则 | 第110-111页 |
| ·过程 | 第111-119页 |
| ·第四系层序 | 第119-140页 |
| ·主要特征 | 第119-121页 |
| ·分述 | 第121-140页 |
| ·小结 | 第140-142页 |
| 5 应用举例 | 第142-156页 |
| ·系统登录和启用 | 第142页 |
| ·钻孔参数输入并生成钻孔点 | 第142-143页 |
| ·岩土工程评价 | 第143-150页 |
| ·承载力计算子模块 | 第143-145页 |
| ·变形参数计算子模块 | 第145-147页 |
| ·承载力及变形参数展示子模块 | 第147-150页 |
| ·场地评价 | 第150-151页 |
| ·地下水评价 | 第151-155页 |
| ·水文地质参数计算子模块 | 第152页 |
| ·基坑涌水量计算子模块 | 第152-153页 |
| ·地下水浮托力计算子模块 | 第153-154页 |
| ·地下水腐蚀性判别子模块 | 第154-155页 |
| ·小结 | 第155-156页 |
| 6 总结 | 第156-159页 |
| ·全文总结 | 第156-157页 |
| ·创新点 | 第157页 |
| ·进一步展望 | 第157-1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159-165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论文 | 第165-166页 |
| 致谢 | 第1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