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生物化学论文--蛋白质论文

游仆虫第二类肽链释放因子C端功能区解析

中文摘要第1-17页
ABSTRACT第17-2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20-46页
 §1 蛋白质合成终止第20-21页
 §2 肽链释放因子第21-31页
   ·肽链释放因子的分类第21页
   ·第一类肽链释放因子第21-24页
     ·第一类肽链释放因子的结构第21-22页
     ·第一类肽链释放因子的功能第22-24页
   ·第二类肽链释放因子第24-28页
     ·第二类肽链释放因子的结构第24页
     ·第二类肽链释放因子的功能第24-27页
     ·原核生物的RF3与真核生物的eRF3比较第27-28页
   ·两类肽链释放因子的协同作用第28-29页
     ·两类肽链释放因子的相互作用第28页
     ·eRF3提高eRF1终止密码子的识别效率和肽酰tRNA水解第28-29页
     ·eRF1促进eRF3的GTPase活性第29页
   ·肽链释放因子的其他功能第29-31页
     ·移框抑制第29页
     ·肽链释放因子在细胞有丝分裂中的功能第29-30页
     ·肽链释放因子与其它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第30-31页
 §3 纤毛虫第31-35页
   ·实验材料-八肋游仆虫第31-32页
   ·纤毛虫遗传密码子的变异第32页
   ·纤毛虫作为分子生物学实验动物的优势及意义第32-35页
 §4 参考文献第35-46页
第二章 八肋游仆虫第二类肽链释放因子eRF3表达,纯化及鉴定第46-61页
 §1 引言第46页
 §2 材料与方法第46-54页
   ·实验材料第46-50页
   ·实验方法第50-54页
     ·eRF3阅读框内无义密码子的突变第50-52页
     ·重组表达质粒pGEX-6p-1-eRF3的构建第52页
     ·蛋白GST-eRF3和eRF3的表达与纯化第52-54页
     ·融合蛋白GST-eRF3的Western blotting分析第54页
 §3 实验结果第54-58页
   ·eRF3阅读框内无义密码子的突变第54-55页
   ·重组表达质粒pGEX-6p-1-eRF3的构建第55-56页
   ·蛋白GST-eRF3和eRF3的表达与纯化第56页
   ·融合蛋白GST-eRF3的Western blotting分析第56-58页
   ·小结第58页
 §4 讨论第58-59页
 §5 参考文献第59-61页
第三章 八肋游仆虫两类肽链释放因子的相互作用研究第61-73页
 §1 引言第61页
 §2 材料与方法第61-67页
   ·实验材料第62-64页
   ·实验方法第64-67页
     ·两类肽链释放因子的体内相互作用研究第64-66页
     ·两类肽链释放因子的体外相互作用研究第66-67页
 §3 实验结果第67-70页
   ·两类肽链释放因子的体内相互作用研究第67-69页
     ·酵母双杂交重组质粒pGBKT7-eRF1a和pGADT7-eRF3的构建第67-68页
     ·β-半乳糖苷酶活性分析第68-69页
   ·两类肽链释放因子的体外相互作用研究第69-70页
     ·重组表达质粒pRSETC-eRF1a的构建第69页
     ·体外相互作用的pull down分析第69-70页
   ·小结第70页
 §4 讨论第70-71页
 §5 参考文献第71-73页
第四章 八肋游仆虫第二类肽链释放因子eRF3与第一类肽链释放因子eRF1a相互作用位点研究第73-87页
 §1 引言第73页
 §2 材料与方法第73-76页
   ·实验材料第73-74页
   ·实验方法第74-76页
     ·eRF3基因内点突变和截短突变第74-75页
     ·eRF1a与不同eRF3突变体相互作用的体内研究第75页
     ·eRF1a与不同eRF3突变体相互作用的体外研究第75-76页
 §3 实验结果第76-82页
   ·eRF3基因内点突变和截短突变第76页
   ·eRF1a与不同eRF3突变体相互作用的体内研究第76-78页
     ·酵母双杂交重组质粒的构建第76-78页
     ·β-半乳糖苷酶活性分析第78页
   ·eRF1a与不同eRF3突变体相互作用的体外研究第78-82页
     ·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第78-80页
     ·体外相互作用的pull down分析第80-82页
   ·小结第82页
 §4 讨论第82-86页
 §5 参考文献第86-87页
第五章 八肋游仆虫第二类肽链释放因子eRF3 C端功能区的表达,纯化及光谱学研究第87-97页
 §1 引言第87-88页
 §2 材料与方法第88-91页
   ·实验材料第88页
   ·实验方法第88-91页
     ·重组表达质粒pGEX-6p-1-eRF3C的构建第88-89页
     ·蛋白eRF3C的表达与纯化第89-90页
     ·融合蛋白GST-eRF3C的Western blotting分析第90页
     ·eRF3C的荧光光谱的测定第90页
     ·eRF3C的圆二色谱测定第90-91页
 §3 实验结果第91-95页
   ·重组表达质粒pGEX-6p-1-eRF3C的构建第91页
   ·蛋白GST-eRF3C和eRF3C的表达与纯化第91-92页
   ·融合蛋白GST-eRF3C的Western blotting分析第92-93页
   ·eRF3C的荧光光谱第93页
   ·eRF3C的圆二色谱第93-94页
   ·小结第94-95页
 §4 讨论第95-96页
 §5 参考文献第96-97页
第六章 八肋游仆虫第二类肽链释放因子eRF3C的GTPase活性研究第97-109页
 §1 引言第97-98页
 §2 材料与方法第98-101页
   ·实验材料第98页
   ·实验方法第98-101页
     ·eRF3C结合GTP和GDP的活性研究第98-99页
     ·eRF3C水解GTP的活性研究第99-101页
 §3 实验结果第101-105页
   ·eRF3C结合GTP和GDP的活性研究第101-103页
     ·荧光光谱测定第101页
     ·圆二色谱测定第101-103页
   ·eRF3C水解GTP的活性研究第103-105页
     ·高效液相色谱条件的优化第103页
     ·GTP标准曲线的测定第103页
     ·eRF3C水解GTP的活性测定第103-105页
   ·小结第105页
 §4 讨论第105-107页
 §5 参考文献第107-109页
总结第109-111页
附录Ⅰ第111-113页
附录Ⅱ第113-115页
致谢第115-116页

论文共1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补肾中药改善卵巢储备功能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GPS车载导航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