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1. 绪论 | 第11-20页 |
·选题背景与依据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6-18页 |
·本论文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研究成果与创新点 | 第18-20页 |
·本文预期研究成果 | 第18-19页 |
·本文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2. 理论基础 | 第20-29页 |
·人口城市化理论 | 第20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0-21页 |
·PREE系统理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系统) | 第21-23页 |
·层次性与整体性 | 第21页 |
·关联复杂性 | 第21-22页 |
·开放性 | 第22页 |
·动态性 | 第22页 |
·可调控性 | 第22页 |
·地域性 | 第22-23页 |
·协调度的含义、衡量标准 | 第23-27页 |
·协调度的内涵 | 第23页 |
·协调发展的涵义 | 第23-25页 |
·协调度、协调作用与协调机制 | 第25页 |
·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 第25-27页 |
·PREE系统的构成与协调理论 | 第27-29页 |
·人口子系统 | 第27-28页 |
·经济子系统 | 第28页 |
·环境子系统 | 第28页 |
·资源子系统 | 第28-29页 |
3.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9-31页 |
·西安地区概况 | 第29页 |
·西安地区自然区位概况 | 第29页 |
·西安地区经济发展概况 | 第29页 |
·宝鸡地区概况 | 第29-31页 |
·宝鸡地区自然区位概况 | 第29-30页 |
·宝鸡地区经济发展概况 | 第30-31页 |
4. 西安与宝鸡人口城市化研究 | 第31-37页 |
·人口城市化水平研究 | 第31-33页 |
·西安市人口城市化水平计算与评价分析 | 第31-32页 |
·宝鸡人口城市化水平计算与评价分析 | 第32-33页 |
·城市化水平与经济、资源、环境相关研究 | 第33-35页 |
·西安城市化水平与经济、资源、环境相关研究 | 第33-34页 |
·宝鸡城市化水平与经济、资源、环境相关研究 | 第34-35页 |
·西安与宝鸡城市化水平比较分析 | 第35-37页 |
5. PREE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协调发展评价模型与方法 | 第37-46页 |
·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37-38页 |
·科学性与规范性原则 | 第37页 |
·全面性和系统性原则 | 第37页 |
·简洁性和有效性原则 | 第37页 |
·即时性和可行性原则 | 第37-38页 |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 第38页 |
·协调发展指标体系的指标体系建立 | 第38-41页 |
·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 | 第38-39页 |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基本框架 | 第39-41页 |
·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及协调程度的计算 | 第41-46页 |
·消除量纲影响 | 第41页 |
·计算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各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 | 第41-42页 |
·权重的确定方法 | 第42-43页 |
·PREE系统综合发展水平计算 | 第43-44页 |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系统静态协调度的测算模型 | 第44-45页 |
·系统发展水平的动态协调度的测算 | 第45页 |
·PREE系统协调度的等级划分 | 第45-46页 |
6. 西安与宝鸡城市PREE协调发展研究 | 第46-70页 |
·西安PREE协调发展状况研究 | 第46-64页 |
·综合发展水平的计算 | 第46-59页 |
·协调度的测算与分析评价 | 第59-62页 |
·动态协调的测算与分析 | 第62-64页 |
·宝鸡PREE协调发展状况研究 | 第64-67页 |
·综合发展水平的测算与评价 | 第64-65页 |
·协调度的测算与评价分析 | 第65-67页 |
·动态协调度的测算与评价分析 | 第67页 |
·西安与宝鸡PREE协调发展状况对比分析研究 | 第67-70页 |
7. 研究区域提升战略研究 | 第70-78页 |
·区位和政治经济优势 | 第70-72页 |
·影响力优势 | 第70页 |
·高科技产业优势 | 第70-71页 |
·城镇体系密集、合理 | 第71页 |
·经济腹地逐步扩大 | 第71页 |
·联系通道 | 第71-72页 |
·区域限制 | 第72页 |
·提升战略 | 第72-78页 |
·针对西安地区的提升战略研究 | 第72-74页 |
·针对宝鸡地区的提升战略研究 | 第74-75页 |
·针对陕西省关中地区重点的“一线两带”地区的提升战略研究 | 第75-78页 |
8. 重要结论与研究工作不足、展望 | 第78-81页 |
·本研究主要结论 | 第78-79页 |
·研究工作不足与展望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9-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