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1 绪论 | 第7-16页 |
| ·引言及选题意义 | 第7-8页 |
| ·研究文献综述 | 第8-15页 |
| ·隧道结构计算模型 | 第8-10页 |
| ·结构强度计算 | 第10-11页 |
| ·围岩压力计算 | 第11-12页 |
| ·隧道结构数值防真 | 第12-13页 |
| ·隧道施工方法 | 第13-14页 |
| ·公路规范深浅埋分界方法介绍及存在的问题 | 第14-15页 |
| ·本文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15-16页 |
| 2 数值分析原理 | 第16-28页 |
| ·引言 | 第16页 |
| ·有限元方程 | 第16-17页 |
| ·修正剑桥模型物理矩阵[D] 的确定 | 第17-23页 |
| ·弹塑性力学的基本理论 | 第17-18页 |
| ·修正剑桥模型的屈服函数和加载函数 | 第18-19页 |
| ·修正剑桥模型的加工硬化规律 | 第19-20页 |
| ·修正剑桥模型有限元矩阵形式 | 第20-23页 |
| ·弹塑性问题求解 | 第23页 |
| ·非线性弹性问题的求解 | 第23-25页 |
| ·衬砌界面的处理 | 第25-26页 |
| ·开挖载荷的确定 | 第26-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3 不同情况下拱顶中心线上土侧压力系数与内表比变化规律及其反映的深浅埋分界标准分析 | 第28-45页 |
| ·应力与变形条件分析 | 第28-29页 |
| ·拱顶上覆土体应力条件分析 | 第28页 |
| ·拱顶上覆土体变形条件分析 | 第28-29页 |
| ·本章数值分析工况与模型参数 | 第29-30页 |
| ·拱顶中心线土压力系数和内表比变化规律分析 | 第30-43页 |
| ·不同埋深土侧压力系数和内表比的变化规律 | 第30-34页 |
| ·不同洞径土侧压力系数和内表比的变化规律 | 第34-37页 |
| ·变形内表比分界方法的适用性讨论 | 第37-38页 |
| ·不同埋深与跨度之比的土侧压力系数与内表比变化规律 | 第38-40页 |
| ·不同施工方法的土侧压力系数与内表比变化规律 | 第40-41页 |
| ·不同围岩类型的土侧压力系数与内表比变化规律 | 第41-42页 |
| ·不同洞型的土侧压力系数与内表比变化规律 | 第42-43页 |
| ·本节小结 | 第43-45页 |
| 4 相对内表比的深浅埋分界标准 | 第45-48页 |
| ·相对内表比概念的提出以及以其为特征变量的深浅埋分界 | 第45-46页 |
| ·等分间距h 对相对内表比的影响 | 第46-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5 具体工程的结构仿真分析与深浅埋分界验证 | 第48-68页 |
| ·工程概况 | 第48-49页 |
| ·本章计算模型及参数 | 第49-50页 |
|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50-63页 |
| ·地面沉降 | 第50-52页 |
| ·土体位移 | 第52-55页 |
| ·土体应力 | 第55-63页 |
| ·三座隧道的深浅埋分析 | 第63-66页 |
|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 ·结论 | 第68-69页 |
| ·展望 | 第69-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 附录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