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光波通信、激光通信论文

多粒度光网络中交换结构和波长/波带路由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39页
   ·DWDM 光网络第11-13页
     ·DWDM 光网络技术第11-12页
     ·DWDM 光网络发展趋势第12-13页
   ·光网络中的多粒度交换和节点技术第13-20页
     ·光网络中的多粒度交换技术第13-15页
     ·多粒度光节点结构第15-20页
   ·多粒度交换光网络第20-27页
     ·多粒度光网络中的RWA 问题第21-23页
     ·多粒度光网络中的控制技术第23-25页
     ·多粒度光网络中的流量工程第25-26页
     ·多粒度光网络的生存性第26-27页
   ·本文的意义、主要内容和创新性第27-32页
     ·论文的意义第27-29页
     ·论文的主要内容第29-31页
     ·论文的创新性第31-32页
 参考文献第32-39页
第二章 两种新型多粒度光交换结构第39-59页
   ·研究背景第39-40页
   ·互联多粒度光交换结构第40-43页
     ·互联三阶多粒度光交换结构第40-41页
     ·互联三阶多粒度光交换结构的扩展第41-43页
   ·并联多粒度光交换结构第43-46页
     ·动态可调波带/波长滤波器第43-44页
     ·并联多粒度光交换结构第44-46页
   ·几种多粒度光交换结构的性能分析与比较第46-52页
     ·几种MG-OXCs 的特性分析和比较第46-48页
     ·串联MG-OXC 和单粒度OXC 端口数目的比较第48-50页
     ·串联MG-OXC 和互联MG-OXC 单节点阻塞性能的比较第50-52页
   ·串联和互联多粒度交换结构的实验演示第52-54页
   ·本章小结第54-59页
第三章多粒度光交换结构的配置算法和优化设计第59-81页
   ·研究背景第59-61页
   ·MG-OXC 模型第61-64页
     ·请求和子请求的描述第61-62页
     ·二部图模型第62-64页
   ·配置算法第64-66页
   ·仿真结果和实验验证第66-74页
     ·配置算法仿真结果第66-68页
     ·实验验证第68-74页
   ·串连三阶MG-OXC 结构的优化设计第74-79页
     ·动态多粒度业务模型第74-75页
     ·性能分析第75-79页
   ·本章小结第79-81页
第四章 多粒度交换光网络中的RWA和性能分析第81-95页
   ·研究背景第81-82页
   ·符号定义第82-83页
   ·MNWR 算法的提出第83-89页
     ·波带分层图第84页
     ·业务请求的捆绑策略第84-85页
     ·K 条最短路径算法第85-86页
     ·路由选择策略第86页
     ·算法描述第86-89页
   ·仿真结果和分析第89-92页
   ·本章小结第92-93页
 参考文献第93-95页
第五章 并联MG-OADM环网中的RWA第95-109页
   ·研究背景第95-96页
   ·并联MG-OADM 结构和相关工作第96-99页
   ·ILP 模型第99-101页
   ·MG-OADM 环网中的波长波带分配算法第101-105页
   ·数值仿真结果和讨论第105-108页
   ·本章小结第108-109页
参考文献第109-111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111-113页
致谢第113-115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115-11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一作者)第117-119页

论文共11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政府旅游促销现状与特点研究
下一篇:宽带低噪声磁通门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