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地方史志论文

清代甘肃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

摘要第1-4页
英文摘要第4-10页
绪论第10-26页
 一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第10-16页
 二 研究的现状第16-21页
 三 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第21-22页
 四 研究的重点、难点、创新点第22-26页
第一章 繁荣与忧患:清以前甘肃地区的城市发展第26-49页
 第一节 甘肃早期文明与城市的形成第26-30页
  一 甘肃地区的早期文明第26-27页
  二 甘肃地区城市的形成第27-30页
 第二节 汉唐时期甘肃城市的繁荣发展第30-37页
  一 政治军事拓展与甘肃城市格局的初步奠定第30-32页
  二 汉唐区域开发与城市发展第32-33页
  三 丝路贸易与城市繁荣第33-37页
 第三节 唐宋以来甘肃城市的渐趋衰退第37-49页
  一 唐宋以来甘肃城市的衰退第37-38页
  二 城市发展衰退的原因分析第38-49页
第二章 继承与再造:清代甘肃城市的发展演变第49-95页
 第一节 清代甘肃城市发展的轨迹第49-62页
  一 多桀命运:明末清初的甘肃城市第49-52页
  二 恢复与发展:康乾到道咸时期的甘肃城市第52-58页
  三 曲折演进:同光宣时期的甘肃城市第58-62页
 第二节 清代甘肃城市空间分布与城市体系第62-95页
  一 城市的空间分布及其演变第62-68页
  二 城市的等级—规模体系及其演变第68-82页
  三 城市空间形态与内部功能结构第82-95页
第三章 传承与演进:清代甘肃城市经济的发展第95-166页
 第一节 清代甘肃城市商业的发展第95-134页
  一 商品、市场与商路:清代甘肃城市商业的发展第95-115页
  二 商人组织与城市商业第115-129页
  三 城市商业发展的特点第129-134页
 第二节 清代甘肃城市工业的发展第134-155页
  一 类型多样的城市手工业第134-142页
  二 甘肃城市现代工业的萌芽第142-151页
  三 城市工业发展的特点第151-155页
 第三节 清代甘肃城市其他行业的演变第155-166页
  一 新旧杂糅的金融业第155-161页
  二 现代邮政通讯业的萌生第161-166页
第四章 控制与融合:清代甘肃城市社会的演进第166-239页
 第一节 国家主导下的城市秩序重建与发展第166-179页
  一 格外重视的城池修筑第166-169页
  二 高度强化的城市驻军第169-171页
  三 从保甲到巡警:城市社会安全控制的制度变迁第171-174页
  四 从仓储到慈善:城市社会平稳运行的安全阀第174-179页
 第二节 城市居民构成及其社会生活第179-205页
  一 城市居民的构成第180-185页
  二 城市居民的社会生活第185-205页
 第三节 城市文化教育第205-239页
  一 官方教育及其近代转型第205-231页
  二 颇具特色的城市宗教教育第231-237页
  三 其他城市文化事业第237-239页
第五章 发展与制约:清代甘肃城市发展评析第239-267页
 第一节 地理环境作用下的清代甘肃城市发展第239-247页
  一 从边疆到腹地格局下的城市发展第239-240页
  二 传统地理位置优势的丧失第240-242页
  三 恶劣的自然环境对城市的作用与影响第242-247页
 第二节 政治机制与清代甘肃城市发展第247-254页
  一 动力机制的演化与清代中国城市发展模式的分异第248-250页
  二 政治机制作用下的清代甘肃城市发展第250-254页
 第三节 多民族因素作用下的清代甘肃城市发展第254-261页
  一 多民族聚居对清代甘肃城市发展的推动第255-257页
  二 国家少数民族政策对清代甘肃城市发展的影响第257-261页
 第四节 清代甘肃城市的滞后发展: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的双重体现第261-267页
  一 城市化水平的相对滞后第262-264页
  二 城市现代化水平的低下第264-267页
结语第267-272页
参考文献第272-283页
附录第283-295页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简介第295-297页
后记第297-298页

论文共2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公司控制的价值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下一篇:抗日战争时期四川省办驿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