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经济作物病虫害论文--油料作物病虫害论文--向日葵病虫害论文

向日葵黄萎病菌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1 引言第8-14页
   ·向日葵及黄萎病的简介第8-10页
     ·向日葵的种植第8页
     ·黄萎病的病原菌研究第8-9页
     ·黄萎病的致病机制第9页
     ·黄萎病的发生发展规律第9-10页
     ·黄萎病的防治第10页
   ·真菌的营养亲和性分析第10-11页
   ·分子标记技术第11-13页
     ·分子标记技术的简介第11-12页
     ·分子标记技术在黄萎病研究中的应用第12-13页
     ·新型的分子标记技术第13页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3-14页
2 向日葵黄萎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第14-20页
   ·材料和方法第14-15页
     ·样本采集第14页
     ·供试培养基及主要生化试剂第14页
     ·病菌分离与观察第14页
     ·病原菌分子鉴定第14-15页
   ·结果与分析第15-20页
     ·病原菌分离结果第15-17页
     ·形态学鉴定结果第17-18页
     ·分子鉴定结果第18-20页
   ·结论与讨论第20页
3 病原菌致病力分化的研究第20-27页
   ·材料和方法第20-22页
     ·供试菌株第20页
     ·供试品种第20页
     ·向日葵种子处理和种植第20-21页
     ·菌液的制备第21页
     ·接菌方法第21页
     ·调查记载第21-22页
   ·结果与分析第22-26页
   ·结论与讨论第26-27页
4 黄萎病病原菌营养亲和性研究第27-32页
   ·材料和方法第27-29页
     ·供试菌株第27页
     ·培养基第27-28页
     ·nit突变体的诱发和突变类型的鉴定第28页
     ·营养体亲和性的测定第28-29页
   ·结果与分析第29-31页
     ·nit突变株的获得及其突变类型第29-31页
     ·nit突变体的稳定性第31页
     ·菌株间的营养亲和性第31页
   ·结论与讨论第31-32页
5 黄萎病菌遗传多样性研究第32-38页
   ·材料和方法第32-33页
     ·供试菌株第32页
     ·DNA 的提取纯化第32页
     ·ISSR扩增引物第32-33页
     ·ISSR反应体系与反应条件第33页
     ·数据处理第33页
   ·结果与分析第33页
     ·ISSR-PCR检测第33页
     ·供试菌株相关性及聚类分析第33页
   ·结论与讨论第33-38页
6 结论第38-39页
致谢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7页
附录第47-49页
作者简介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马铃薯黑痣病防治及碳酸氢盐抑菌机理研究
下一篇:亚洲小车蝗体表和粪便挥发物中活性成分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