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42页 |
| ·电介质及其性能表征 | 第15-18页 |
| ·电介质的极化 | 第15-16页 |
| ·性能表征参数 | 第16-18页 |
| ·聚合物基介电材料的种类与特点 | 第18-20页 |
| ·单一聚合物介电材料 | 第18-19页 |
| ·聚合物/聚合物介电材料 | 第19-20页 |
| ·聚合物/无机介电材料 | 第20页 |
| ·高介电常数介电材料的应用 | 第20-23页 |
| ·无源器件的概念 | 第20-21页 |
| ·嵌入式电容器 | 第21-23页 |
| ·无机/有机复合材料的介电模型 | 第23-28页 |
| ·渗流阈值(Percolation Threshold) | 第23-25页 |
| ·B-J 模型 | 第25-27页 |
| ·其它模型规则 | 第27-28页 |
| ·无机/有机介电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 | 第28-39页 |
| ·原材料的选择 | 第28-31页 |
| ·基体材料的选择 | 第28-29页 |
| ·填料的选择 | 第29-31页 |
| ·原材料的改性 | 第31-32页 |
| ·对聚合物基体材料的改性 | 第31页 |
| ·对无机填料的改性 | 第31-32页 |
| ·复合体系的选择 | 第32-34页 |
| ·两相复合材料 | 第32页 |
| ·三相复合材料 | 第32-33页 |
| ·纳米复合技术 | 第33-34页 |
| ·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 | 第34-35页 |
| ·机械共混法 | 第34页 |
| ·溶液共混法 | 第34-35页 |
| ·其它方法 | 第35页 |
| ·复合材料的影响因素 | 第35-39页 |
| ·选题依据 | 第39-40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40-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二章 原材料的选择、预处理及性能表征 | 第42-58页 |
| ·原材料的选择 | 第42-44页 |
| ·陶瓷粉体的选择 | 第42页 |
| ·基体相的选择 | 第42-43页 |
| ·固化剂体系的选择 | 第43页 |
| ·溶剂的选择 | 第43-44页 |
| ·分散法的选择 | 第44页 |
| ·原材料的预处理 | 第44-45页 |
| ·原材料的性能表征 | 第45-56页 |
| ·聚合物基体的性能表征 | 第45-51页 |
| ·DSC 分析 | 第45-51页 |
| ·介电性能分析 | 第51页 |
| ·陶瓷粉体的性能表征 | 第51-56页 |
| ·BT 的理论结构分析 | 第51-53页 |
| ·BT 的实用结构分析 | 第53-56页 |
| ·BT 的介电性能表征 | 第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 第三章 BT/Epoxy 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和介电性能研究 | 第58-69页 |
| ·BT/Epoxy 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 | 第58-60页 |
| ·BT/Epoxy 复合材料胶液的制备 | 第58-59页 |
| ·BT/Epoxy 复合材料嵌入式电容器的制备 | 第59-60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0-67页 |
| ·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 | 第60-62页 |
| ·复合材料的XRD 分析 | 第62-63页 |
| ·复合材料的热分析 | 第63-66页 |
| ·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分析 | 第66-67页 |
|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 第四章 主要结论、创新点及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建议 | 第69-72页 |
| ·主要结论 | 第69-70页 |
| ·创新点 | 第70-71页 |
| ·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建议 | 第7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9页 |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研究项目 | 第79-8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0-81页 |
| 致谢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