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绪论 | 第6-14页 |
| 1. 研究背景 | 第6-7页 |
| 2. 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7-8页 |
| 3. 研究方法 | 第8-9页 |
| 4. 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 5. 未尽事宜 | 第12-14页 |
| 第一章 河西建筑特征概述 | 第14-56页 |
| 第一节 河西走廊概况 | 第14-18页 |
| 第二节 河西建筑特征 | 第18-56页 |
| 第二章 张掖大佛寺的背景和沿革 | 第56-70页 |
| 第一节 张掖的地理历史概况 | 第56-60页 |
| 第二节 大佛寺的历史沿革 | 第60-70页 |
| 第三章 张掖大佛寺的布局和建筑 | 第70-106页 |
| 第一节 总体布局 | 第70-73页 |
| 第二节 单体建筑形制 | 第73-103页 |
| 第三节 法式特征 | 第103-106页 |
| 第四章 多元文化影响下的大佛寺 | 第106-122页 |
| 第一节 佛教涅槃宗的影响 | 第106-108页 |
| 第二节 藏传佛教的影响 | 第108-122页 |
| 第五章 张掖大佛寺的集锦保护 | 第122-128页 |
| 第一节 集锦保护概述 | 第122-127页 |
| 第二节 张掖大佛寺集锦保护的得失探析 | 第127-128页 |
| 第六章 山西会馆 | 第128-146页 |
| 第一节 建造背景和历史沿革 | 第128-130页 |
| 第二节 布局和单体建筑形制 | 第130-146页 |
| 附录 | 第146-195页 |
| 附录一 河西建筑资料汇编 | 第146-174页 |
| 附录二 张掖市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第174-176页 |
| 附录三 有关张掖大佛寺与山西会馆的碑记、题记和铭记 | 第176-184页 |
| 附录四 天津大学2000年张掖测绘师生名单 | 第184-185页 |
| 附录五 甘谷的脊饰工艺 | 第185-19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95-200页 |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200-201页 |
| 致谢 | 第2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