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4 研究思路图 | 第11页 |
§1-5 本文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 第11-13页 |
1-5-1 本文创新点 | 第11-12页 |
1-5-2 不足之处 | 第12-13页 |
第二章 物流与国际贸易理论关系综述 | 第13-24页 |
§2-1 物流概念的界定 | 第13页 |
§2-2 物流产业经济增长机制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2-2-1 国外关于物流产业经济增长机制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2-2-2 国内关于物流产业经济增长机制的研究现状 | 第15页 |
§2-3 物流与国际贸易关系理论综述 | 第15-17页 |
2-3-1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及其评价 | 第15-16页 |
2-3-2 加入物流成本的国际贸易理论 | 第16-17页 |
§2-4 物流与国际贸易关系的文献综述 | 第17-22页 |
2-4-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7-20页 |
2-4-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20-2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2-24页 |
第三章 天津物流产业发展及对国际贸易影响的现状分析 | 第24-38页 |
§3-1 物流产业环境分析 | 第24-27页 |
3-1-1 宏观经济环境 | 第24-26页 |
3-1-2 政策环境 | 第26页 |
3-1-3 竞争环境 | 第26-27页 |
§3-2 天津物流产业发展现状 | 第27-32页 |
3-2-1 物流业整体发展初具规模 | 第28页 |
3-2-2 物流供给能力提升较快 | 第28-30页 |
3-2-3 物流需求有所提高 | 第30-32页 |
§3-3 物流产业对天津国际贸易的影响现状 | 第32-37页 |
3-3-1 天津国际贸易发展概况 | 第32-35页 |
3-3-2 天津物流产业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现状 | 第35-3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物流对国际贸易影响的灰色关联模型 | 第38-43页 |
§4-1 灰色关联分析的基本原理 | 第38页 |
§4-2 本文选取灰色关联分析的主要原因 | 第38页 |
§4-3 灰色关联度模型的建立 | 第38-40页 |
4-3-1 建立系统数列 | 第39页 |
4-3-2 初值化变换 | 第39页 |
4-3-3 计算关联度 | 第39-40页 |
4-3-4 排序 | 第40页 |
4-3-5 检验 | 第40页 |
§4-4 天津物流产业对国际贸易影响的指标选取 | 第40-41页 |
4-4-1 母系统量化指标选取 | 第40-41页 |
4-4-2 影响天津主要进出口贸易的物流因素及灰系统量化指标选取 | 第4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五章 物流产业发展对天津国际贸易影响的灰色关联分析 | 第43-50页 |
§5-1 天津机械及运输设备进出口贸易物流关联度分析 | 第43-46页 |
5-1-1 建立系统数列 | 第43-44页 |
5-1-2 初值化变换 | 第44页 |
5-1-3 计算关联度 | 第44-46页 |
§5-2 天津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进出口贸易物流关联度分析 | 第46-49页 |
5-2-1 建立系统数列 | 第46-47页 |
5-2-2 初值化变换 | 第47页 |
5-2-3 计算关联度 | 第47-49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六章 结论及对策 | 第50-55页 |
§6-1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50-52页 |
6-1-1 物流发展对天津国际贸易的影响显著 | 第50页 |
6-1-2 天津国际贸易发展中存在物流瓶颈 | 第50-52页 |
§6-2 促进天津现代物流与国际贸易共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52-55页 |
6-2-1 加大物流设施建设力度,促进物流节点有效衔接 | 第52页 |
6-2-2 完善港口功能,提高港口综合服务能力 | 第52-53页 |
6-2-3 加强外贸企业与专业物流相结合 | 第53页 |
6-2-4 改进物流管理体制 | 第53页 |
6-2-5 完善货代企业服务功能,提高货代业务水平 | 第53-54页 |
6-2-6 加快对高素质、复合型物流人才的培养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附录A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