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L-赖氨酸、L-酪氨酸单分子层玻碳修饰电极在抗坏血酸共存下对多巴胺的检测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31页
 一 化学修饰电极的基础第10-15页
  1.化学修饰电极的定义和特征第10-12页
   ·化学修饰电极的定义第10-11页
   ·化学修饰电极的特征第11-12页
  2.化学修饰电极的类型及制备第12-13页
  3.电化学法共价修饰玻碳电极的制备及性质第13-15页
   ·含氨化合物的第14页
   ·芳基偶氮阳离子自由基的还原第14-15页
   ·芳基乙酸盐的氧化第15页
 二 化学修饰玻碳电极表面分析的几种方法第15-22页
  1.化学分析电子光谱(ESCA)第15-16页
  2.循环伏安第16-17页
   ·各类电荷跃迁电极反应特征及参数的求算第16-17页
   ·电化学-化学偶联反应过程判据第17页
  3.交流阻抗第17-22页
   ·电极系统的阻抗测量第18-19页
   ·阻抗图谱的解析第19-22页
 三 化学修饰玻碳电极的应用第22-23页
  1.化学修饰玻碳电极在分析化学中的运用第22-23页
  2.化学修饰玻碳电极在药品分析中的应用第23页
  3.化学修饰玻碳电极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第23页
 四 氨基酸的研究简介第23-28页
  1.氨基酸的研究简介第24-26页
  2.赖氨酸的研究简介第26-27页
  3.酪氨酸的研究简介第27-28页
 五 多巴胺、抗坏血酸的研究简介第28-29页
 六 选题意义第29-31页
第二章 L-赖氨酸、L-酪氨酸单层膜修饰玻碳电极制备和表征第31-42页
 引言第31页
 一 实验部分第31-36页
  1.实验仪器第31-32页
  2.主要试剂第32页
  3.实验方法第32-36页
   ·玻碳电极的预处理第32-33页
   ·玻碳电极上L-赖氨酸单层膜的制备及其组装机理第33-35页
   ·玻碳电极上L-酪氨酸单层膜的制备及其组装机理第35-36页
   ·L-赖氨酸、L-酪氨酸电化学阻抗谱的测定第36页
 二 结果与讨论第36-41页
  1.Fe(CN)_6~(3-/4-)在L-赖氨酸、L-酪氨酸玻碳修饰电极上的循环伏安特征第36-38页
  2.Fe(CN)_6~(3-/4-)在L-赖氨酸、L-酪氨酸玻碳修饰电极上的交流阻抗特征第38-40页
  3.L-赖氨酸、L-酪氨酸修饰玻碳电极的稳定性和重现性第40-41页
 小结第41-42页
第三章 氨基酸共价修饰玻碳电极的应用第42-69页
 引言第42页
 第一节 L-赖氨酸玻碳修饰电极在抗坏血酸存在下对多巴胺的测定第42-55页
  一 基本理论第42-43页
   1.差分脉冲伏安法第42-43页
   2.计时电量法第43页
  二 实验部分第43-44页
   1.实验仪器第43-44页
   2.主要试剂第44页
   3.实验方法第44页
  三 结果与讨论第44-55页
   1.多巴胺和抗坏血酸在L-赖氨酸玻碳修饰电极上的循环伏安特性第44-48页
   ·多巴胺在L-赖氨酸玻碳修饰电极上的循环伏安特性第44-47页
   ·抗坏血酸在L-赖氨酸玻碳修饰电极上的循环伏安特性第47-48页
   2.溶液中质子浓度的影响第48-50页
   3.多巴胺和抗坏血酸氧化峰在L-赖氨酸玻碳修饰电极上的分离第50-52页
   4.工作曲线,检测限及样品分析第52-53页
   5.L-赖氨酸玻碳修饰电极的稳定性及可逆性第53-54页
   6.样品的测定第54-55页
 第二节 L-酪氨酸玻碳修饰电极在抗坏血酸存在下对多巴胺的测定第55-68页
  一 实验部分第55-56页
   1.实验仪器第55页
   2.主要试剂第55-56页
   3.实验方法第56页
  二 结果与讨论第56-68页
   1.组装条件的优化第56页
   ·扫描次数的选择第56页
   ·L-酪氨酸浓度的选择第56页
   2.多巴胺和抗坏血酸在L-酪氨酸玻碳修饰电极上的循环伏安特性第56-61页
   ·多巴胺在L-酪氨酸玻碳修饰电极上的循环伏安特性第57-59页
   ·抗坏血酸在L-酪氨酸玻碳修饰电极上的循环伏安特性第59-61页
   3.溶液中质子浓度的影响第61-63页
   4.多巴胺和抗坏血酸氧化峰在L-酪氨酸玻碳修饰电极上的分离第63-66页
   5.工作曲线,检测限及样品分析第66-67页
   6.L-酪氨酸玻碳修饰电极的稳定性及可逆性第67页
   7.样品的测定第67-68页
 小结第68-69页
第四章 总结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4页
研究生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论文第74-75页
致谢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交融与呈现--冰心“爱的哲学”与基督教关系的比较解读
下一篇:小学语音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