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发电、发电厂论文--各种发电论文--火力发电、热力发电论文--联合循环发电论文

合成气旋流扩散火焰稀释燃烧特性的实验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目录第8-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5页
   ·研究背景第11-12页
   ·低 NO_x 燃烧技术第12-17页
     ·污染物 NO_x 生成机理第12-14页
     ·降低燃烧室 NO_x 所采取的措施第14-16页
     ·小结第16-17页
   ·稀释燃烧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23页
     ·低污染燃烧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历程第17-18页
     ·稀释燃烧降低 NO_x 的研究状况第18-23页
       ·传统燃料的稀释低 NO_x 燃烧技术研究第19-21页
       ·合成气的稀释低 NO_x 燃烧技术研究第21-23页
     ·小结第23页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3-25页
第二章 实验系统及测试手段第25-40页
   ·概述第25页
   ·模型燃烧室实验系统第25-29页
     ·燃烧实验台第25-27页
     ·模型燃烧室第27-28页
     ·旋流数第28-29页
   ·实验测量装置第29-34页
     ·流量测量第29-31页
       ·合成气流量测量第29-30页
       ·空气流量测量第30-31页
       ·蒸汽流量计量第31页
     ·温度测量第31-32页
       ·进口温度测量第31页
       ·燃烧区域温度测量第31-32页
       ·出口温度测量第32页
     ·组分浓度测量第32-34页
       ·出口燃气成分测量第32-33页
       ·燃烧区域组份测量第33-34页
   ·实验参数定义和处理方法第34-39页
     ·燃料─空气化学当量比φ第34页
     ·稀释度第34页
     ·燃气分析成分与参考氧浓度第34页
     ·空气含湿量第34页
     ·燃烧效率第34-35页
     ·温度修正第35-39页
   ·实验工况设置第39-40页
第三章 稀释燃烧的污染物生成特性第40-60页
   ·本章概述第40页
   ·实验思路第40-41页
     ·实验方法第40-41页
     ·实验工况第41页
   ·稀释燃烧对火焰根部温度的影响第41-44页
   ·稀释燃烧对 NO_x 排放的影响第44-46页
   ·稀释燃烧对 CO 排放的影响第46-48页
   ·稀释对燃烧效率的影响第48页
   ·本章小结第48-60页
第四章 稀释燃烧的总体特性第60-68页
   ·本章概述第60页
   ·稀释燃烧的稳定性第60-64页
     ·不同稀释方式的火焰稳定性特点第60-61页
     ·水蒸汽/N_2 气燃料稀释的熄火极限第61-64页
       ·实验思路和工况设计第61-62页
       ·实验结果第62-64页
   ·相同出口绝对火焰温度燃烧特性第64-68页
     ·实验思路和工况表第64-65页
     ·实验结果第65-67页
     ·小结第67-68页
第五章 不同稀释方式对燃烧区流场的影响第68-84页
   ·概述第68页
   ·无稀释物的燃烧区域特性第68-69页
     ·实验思路和实验工况第68-69页
     ·实验结果分析第69页
   ·水蒸汽/N_2 伴随稀释对燃烧区域的影响第69-71页
     ·实验思路和实验工况第69-70页
     ·实验结果分析第70-71页
       ·水蒸汽伴随稀释对燃烧区域的影响第70页
       ·N_2 伴随稀释对燃烧区域的影响第70-71页
   ·水蒸汽/N_2 燃料稀释对燃烧区域的影响第71-74页
     ·实验思路和实验工况第71-72页
     ·实验结果分析第72-74页
       ·水蒸汽燃料稀释对燃烧区域的影响第72-73页
       ·N_2 燃料稀释对燃烧区域的影响第73-74页
   ·水蒸汽空气稀释对燃烧区域的影响第74-75页
     ·实验思路和实验工况第74页
     ·实验结果分析第74-75页
       ·水蒸汽空气稀释对燃烧区域的影响第74-75页
   ·不同稀释方案对燃烧区域影响的总结第75-84页
     ·不同稀释方案对出口污染物排放的影响第75-76页
     ·不同稀释方案对燃烧区域 NO_x 的影响第76-77页
     ·不同稀释方案对燃烧区域 CO 的影响第77-84页
第六章 全文总结和今后工作展望第84-87页
   ·主要结论第84-86页
   ·不足和今后工作展望第86-87页
符号表第87-89页
参考文献第89-92页
附录 A 双铂铑热电偶测量温度场修正程序第92-101页
 A1.1 双铂铑热电偶温度修正程序流程图第92页
 A1.2 双铂铑热电偶温度修正程序(Fortran 语言)第92-101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第101-103页
致谢第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黄帝四经》与《淮南子》治道法律思想比较研究论
下一篇:卫星星座链路选择方法仿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