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经济法论文--涉外经济管理法令论文

我国企业出口结算方式风险的防范及相关法律对策研究

内容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一部分 我国企业常用出口结算方式及其法律风险第11-23页
 一、信用证出口结算及其法律风险第11-17页
  (一) 信用证出口结算概述第11-12页
  (二) 信用证出口结算中的非欺诈性风险第12-14页
  (三) 信用证出口结算中的欺诈性风险第14-17页
 二、托收出口结算及其法律风险第17-21页
  (一) 托收出口结算概述第18页
  (二) 进口商的信用风险第18-20页
  (三) 处理货物的风险第20页
  (四) 国家风险第20-21页
 三、出口押汇及打包放款的法律风险第21-23页
  (一) 银行追索的风险第22页
  (二) 银行操作失误的风险第22-23页
第二部分 其它国际结算方式及其法律风险第23-30页
 一、汇付出口结算及其法律风险第23-24页
 二、保理出口结算及其法律风险第24-26页
  (一) 保理出口结算概述第24页
  (二) 费用风险第24-25页
  (三) 保理商的信用风险第25页
  (四) 被保理商追索及不予担保的风险第25-26页
 三、福费廷出口结算及其法律风险第26-28页
  (一) 福费庭出口结算概述第26-27页
  (二) 费用风险第27页
  (三) 银行追偿的风险第27-28页
  (四) 履约风险第28页
  (五) 利率及币种风险第28页
 四、银行保函的法律风险第28-30页
  (一) 直开保函的风险第28页
  (二) 通知行通知开立保函的风险第28-29页
  (三) 独立性保函的风险第29-30页
第三部分 出口结算方式的比较分析第30-40页
 一、不同信用基础的结算方式的比较分析第30-31页
 二、托收与信用证的比较分析第31-32页
  (一) 付款责任的比较分析第31页
  (二) 潜在风险的比较分析第31页
  (三) 融资方式的比较分析第31-32页
  (四) 结算成本的比较分析第32页
 三、信用证与保理的比较分析第32-35页
  (一) 金融功能的比较分析第32-33页
  (二) 潜在的风险的比较分析第33-34页
  (三) 交易成本的比较分析第34页
  (四) 资金占用的比较分析第34页
  (五) 效率的比较分析第34-35页
  (六) 约束机制的比较分析第35页
 四、福费廷与保理的比较分析第35-40页
  (一) 业务期限和标的的比较分析第35-36页
  (二) 业务主要功能比较分析第36-37页
  (三) 主要单据及其流程的比较分析第37页
  (四) 风险承担比较分析第37-38页
  (五) 结算成本的比较分析第38页
  (六) 其他区别的比较分析第38-40页
第四部分 出口结算方式的综合选择及运用第40-46页
 一、影响出口结算方式选择的因素第40-41页
  (一) 交易对手的影响第40页
  (二) 交易货物的影响第40-41页
  (三) 交易双方资金状况及资本运作的影响第41页
 二、基本出口结算方式的选择第41-43页
  (一) 汇付第41-42页
  (二) 托收第42页
  (三) 信用证第42-43页
 三、出口结算方式的综合运用第43-46页
  (一) 基本结算方式的结合运用第43-44页
  (二) 附属结算方式的组合运用第44-46页
第五部分 出口结算方式风险防范的法律对策第46-55页
 一、防范具体出口结算方式风险的原则性对策第46-48页
  (一) 注重资信调查,审慎选择贸易伙伴第46页
  (二) 熟悉贸易环境,了解出口结算风险第46-47页
  (三) 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强化风险管理机制第47页
  (四) 认真履行贸易合同,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第47-48页
 二、具体结算方式风险防范中应注意的问题第48-55页
  (一) 汇付出口结算时的风险防范第48-49页
  (二) 托收出口结算时的风险防范第49-51页
  (三) 信用证出口结算时的风险防范第51-53页
  (四) 保理出口结算时的风险防范第53页
  (五) 福费庭出口结算时的风险防范第53-54页
  (六) 出口押汇及打包放款时的风险防范第54-55页
参考书目第55-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及内部博弈研究
下一篇:论WTO争端解决机制对限制性竞争的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