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植物保护机械论文

兰州市植保机械使用现状、分析及对策

摘要第1-3页
英文摘要第3-10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0-21页
 §1.1 国外植物保护机械的发展第10-13页
  §1.1.1 由低效的人工操作向高效的大马力机械发展第10-11页
  §1.1.2 高科技使植保机械向高效、可控方向发展第11-12页
  §1.1.3 大型植保机械和航空植保为主体的防治体系建立第12页
  §1.1.4 先进的配套设施第12页
  §1.1.5 安全高效的施药技术,保护生态环境第12-13页
 §1.2 我国植物保护机械发展历史第13-21页
  §1.2.1 我国植物保护机械的基本概况第13-14页
  §1.2.2 我国植保机械研制简况第14-18页
   §1.2.2.1 低容量喷雾机具第15-16页
   §1.2.2.2 微量喷雾机具第16页
   §1.2.2.3 静电喷雾机具第16-17页
   §1.2.2.4 热烟雾机第17页
   §1.2.2.5 大型植保机械第17-18页
   §1.2.2.6 生物防治器械第18页
  §1.2.3 精准施药机械研究第18-19页
   §1.2.3.1 对靶间歇喷雾机第18页
   §1.2.3.2 风送低量喷雾机第18-19页
   §1.2.3.3 静电喷雾机第19页
   §1.2.3.4 回收喷雾机具和恒压喷雾机具第19页
  §1.2.4 高效施药机械研究第19-21页
   §1.2.4.1 航空施药机具第19-20页
   §1.2.4.2 先进的大型喷杆喷雾机第20页
   §1.2.4.3 中小型植保机械第20-21页
第2章 现代植保机械发展趋势分析第21-34页
 §2.1 现代植保机械先进程度的重要标志主要体现第21-27页
  §2.1.1 直接注入式喷雾机第21页
  §2.1.2 完善的过滤系统第21页
  §2.1.3 无人操作喷雾机第21页
  §2.1.4 采用"少飘"(LD)喷头第21页
  §2.1.5 药液雾滴回收装置的循环式喷雾机第21页
  §2.1.6 叶片涂抹机械第21-22页
  §2.1.7 安装红外光电传感器和控制电路第22页
  §2.1.8 静电喷雾机械的发展第22-27页
   §2.1.8.1 静电喷雾的原理第22-23页
   §2.1.8.2 静电喷雾的特点第23-24页
   §2.1.8.3 国外静电喷雾研究进展第24-25页
   §2.1.8.4 国内静电喷雾研究进展第25-26页
   §2.1.8.5 静电喷雾应用前景及趋势第26-27页
  §2.1.9 机电一体化系统广泛应用第27页
 §2.2 国外植保机械的发展趋势分析第27-30页
  §2.2.1 发展低量、低污染喷雾技术第27-28页
  §2.2.2 发展效率较高的宽幅或快速度的自走式、牵引式大中型植保机械第28页
  §2.2.3 发展精确施药技术第28-29页
  §2.2.4 采用直接注入技术第29页
  §2.2.5 采用自动混药技术第29页
  §2.2.6 采用自动控制技术第29页
  §2.2.7 采用机电液(气)一体化自动控制技术第29页
  §2.2.8 制定更加完善的安全施药法规第29-30页
 §2.3 我国植保机械现状与发展趋势第30-34页
  §2.3.1 我国植保机械的结构状况第30-31页
  §2.3.2 我国植保机械品种及技术水平第31页
  §2.3.3 我国植保机械的发展趋势第31-34页
   §2.3.3.1 研制生产具有国际水平的手动和小型机动植保机械第32页
   §2.3.3.2 研制开发大中型植保机械设备第32页
   §2.3.3.3 开发、应用新技术第32页
   §2.3.3.4 植保机械产品系列化第32-33页
   §2.3.3.5 发展新型、专门用途的植保机械第33-34页
第3章 兰州市植保机械使用现状与对策研究第34-55页
 §3.1 兰州市植保机械质量及使用情况调查第34页
  §3.1.1 调查区基本情况第34页
  §3.1.2 兰州市植保机械调查区域第34页
  §3.1.3 兰州市植保机械调查方法第34页
 §3.2 兰州市植保机械调查结果分析第34-43页
  §3.2.1 兰州市植保机械机型和数量调查第34-35页
  §3.2.2 兰州市植保机械机手基本情况分析第35-36页
  §3.2.3 兰州市植保机械机手文化程度的构成、比例分析第36-37页
  §3.2.4 使用情况及影响调查分析第37-38页
   §3.2.4.1 部分农药平均用药量、最后一次用药与收获间隔时间与规定值比较分析第37-38页
   §3.2.4.2 对农作物影响分析第38页
  §3.2.5 操作维修方便性分析第38-39页
  §3.2.6 机具性能和作业质量调查分析第39-40页
  §3.2.7 使用可靠性调查分析第40-41页
  §3.2.8 企业服务情况调查第41-42页
  §3.2.9 植保机械安全防护情况调查第42页
  §3.2.10 植保机械使用经济性分析第42-43页
 §3.3 兰州市植保机械调查问题分析第43-47页
  §3.3.1 植保机械市场管理混乱第43页
  §3.3.2 植保机械技术水平低第43页
  §3.3.3 专用化、系列化程度低第43-44页
  §3.3.4 使用可靠性能差第44-46页
  §3.3.5 喷头种类少第46页
  §3.3.6 植保机械检测技术水平低第46页
  §3.3.7 农民的专业素质较低第46页
  §3.3.8 安全意识淡薄第46-47页
  §3.3.9 单纯追求高防效第47页
  §3.3.10 对农药使用技术缺乏了解第47页
 §3.4 关于兰州市改进植保机械管理,提高为"三农"服务的思考第47-55页
  §3.4.1 合理有效的使用植物保护机械第47-49页
   §3.4.1.1 保证植保机械操作人员的安全第47-48页
   §3.4.1.2 能最大程度发挥农药的利用率第48页
   §3.4.1.3 减少和避免对非靶标生物和环境的影响第48页
   §3.4.1.4 功效高、结构合理、材质耐腐蚀第48-49页
   §3.4.1.5 农药喷洒的技术和方法对操作者人身安全造成重大影响第49页
  §3.4.2 减轻和消除隐患,杜绝中毒和污染事件的发生第49-50页
   §3.4.2.1 提高植保机械产品作业性能质量和使用可靠性第49页
   §3.4.2.2 安全防护装置和设施第49页
   §3.4.2.3 随机文件中有安全使用规定第49页
   §3.4.2.4 操作人员对植保机械的合理使用第49页
   §3.4.2.5 正确维护保养使用植保机械,防治机具出现泄漏故障第49-50页
   §3.4.2.6 严格按规定使用农药第50页
  §3.4.3 合理有效的使用植保机械,应通过以下途径解决存在的问题第50页
  §3.4.4 提高施药技术才能达到最好防治效果第50页
  §3.4.5 严格法律法规,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第50-51页
  §3.4.6 走访农户,把用户对植保机械的改进意见作为企业研发和改进植保机械的方向第51-52页
  §3.4.7 农机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植保机械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第52页
  §3.4.8 合理、安全、正确使用植物保护机械是取得经济、生态效益的有效途径第52-53页
   §3.4.8.1 加大对植保机械操作人员的培训力度第52页
   §3.4.8.2 加强农民对机具作业后的维护和保养意识第52-53页
   §3.4.8.3 加强市场监管力度第53页
   §3.4.8.4 提高农民素质和公德意识第53页
   §3.4.8.5 建立健全"三包"服务体系第53页
  §3.4.9 要落实上述对策必须提高各级保类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文化素质第53-55页
   §3.4.9.1 提高认识第54页
   §3.4.9.2 组建植保专业化服务队伍第54页
   §3.4.9.3 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第54页
   §3.4.9.4 大力改进农药剂型和包装材料第54页
   §3.4.9.5 加强检测第54-55页
致谢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8页
作者简介第58-59页
导师简介第59-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艺术语体和科技语体方位词差异研究
下一篇:甘肃省陇西县马铃薯产业化经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