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导言 | 第1-15页 |
·论文的背景和来源 | 第7-8页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选题的目的 | 第8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8-9页 |
·失地农民的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文章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3-14页 |
·论文结构和主要结论 | 第14-15页 |
第2章 失地农民权益的基本理论 | 第15-21页 |
·农村城市化理论 | 第15-17页 |
·城市化的基本涵义 | 第15-16页 |
·农村城市化的定义及主要特征 | 第16-17页 |
·马克思主义地租、地价理论 | 第17-19页 |
·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 | 第17-18页 |
·马克思主义地价理论 | 第18-19页 |
·社会保障理论 | 第19-21页 |
·社会保障的涵义和内容 | 第19页 |
·社会保障的功能与作用 | 第19-21页 |
第3章 失地农民的现状分析 | 第21-30页 |
·失地农民权益的界定 | 第21-24页 |
·失地农民的含义 | 第21-22页 |
·失地农民权益 | 第22-23页 |
·土地对农民的重要作用 | 第23-24页 |
·失地农民的现状分析 | 第24-28页 |
·农民失去土地的基本情况 | 第24-25页 |
·失地农民的现状分析 | 第25-27页 |
·农民失去土地后面临的困境 | 第27-28页 |
·失地农民的权益流失情况分析 | 第28-30页 |
第4章 失地农民权益受损的因素分析 | 第30-44页 |
·现行征地补偿制度的缺陷 | 第30-34页 |
·征地补偿标准不合理 | 第30-32页 |
·补偿安置方式的缺陷 | 第32-34页 |
·征地过程缺乏透明度 | 第34页 |
·失地农民就业存在着多方面的不利因素 | 第34-37页 |
·失地农民科学文化水平和技能水平较低 | 第34-36页 |
·失地农民就业权利受到限制和侵害 | 第36-37页 |
·土地产权界定不清导致了征地补偿中不易确定利益界限 | 第37-38页 |
·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明确 | 第37-38页 |
·土地产权权能残缺不全 | 第38页 |
·中国二元经济结构下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 | 第38-44页 |
·二元经济结构下城乡保障水平差距过大 | 第39-41页 |
·现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弊端 | 第41-42页 |
·土地和家庭保障功能的弱化 | 第42-44页 |
第5章 保障失地农民权益的经验借鉴 | 第44-47页 |
·发达国家的安置补偿方式 | 第44-45页 |
·国内的经验借鉴 | 第45-47页 |
第6章 保障失地农民权益的建议 | 第47-54页 |
·保障失地农民权益应坚持的原则 | 第47-49页 |
·坚持公平与效率的原则,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 第47页 |
·树立“以农民为本”的思想,立足于保障农民基本生活的原则 | 第47-48页 |
·坚持维护社会稳定,确保长远发展的原则 | 第48页 |
·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 | 第48-49页 |
·观念上平等的原则 | 第49页 |
·完善土地征用制度,保障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 第49-51页 |
·限制土地征用的范围,减少违法占用耕地的现象 | 第49-50页 |
·合理确定土地补偿标准,保障失地农民的根本利益 | 第50页 |
·确保征地补偿安置费足额及时到位 | 第50-51页 |
·进一步明确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产权的关系 | 第51页 |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 第51-52页 |
·结合实际搞好农民的就业工作 | 第52-53页 |
·转变农民的就业观念 | 第52页 |
·强化职业教育培训和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 | 第52页 |
·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为失地农民开拓就业渠道 | 第52-53页 |
·推进和完善基层民主和法治建设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