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论文--遥远测量与遥远控制论文

电力系统广域实时同步相量测量系统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4页
   ·课题的提出及其意义第12-14页
     ·电力系统大规模联网运行的趋势与现状第12页
     ·大电网运行时出现的稳定安全问题及事故举例第12-13页
     ·电力系统广域实时同步相量测量课题的研究意义第13-14页
   ·广域同步相量测量技术综述第14-22页
     ·广域同步相量测量技术的发展第14-15页
     ·广域同步相量测量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第15-17页
     ·相量测量装置安装地点选择优化方法第17-18页
     ·广域同步相量测量中的实时通信第18-20页
     ·相角预测方法的研究状况第20-22页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第22-24页
第二章 同步相量测量装置安装地点的选择优化第24-42页
   ·引言第24页
   ·PMU 安装地点选择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第24-25页
   ·电力系统可观性分析方法第25-26页
     ·电力系统可观的定义第25页
       ·代数可观第25页
       ·拓扑可观第25页
     ·虚拟测量第25页
     ·基于图论深度优先搜索的可观性分析方法第25-26页
   ·基于改进自适应遗传算法的优化方法第26-33页
     ·传统的自适应遗传算法第26-27页
     ·改进的自适应遗传算法第27-29页
     ·改进自适应遗传算法优化的基本步骤第29-30页
       ·染色体编码第29页
       ·适应度函数与约束条件处理第29页
       ·遗传操作第29-30页
       ·算法主要步骤第30页
     ·算例分析第30-33页
       ·IEEE 14 节点系统第30页
       ·IEEE 39 节点系统第30-31页
       ·某省46 节点系统第31-33页
   ·基于自适应随机扰动蚁群算法的优化方法第33-40页
     ·基本蚁群算法的原理第34-36页
     ·自适应随机扰动蚁群算法第36-38页
       ·自适应调节信息素挥发残留系数第36-37页
       ·设置路径信息素浓度的上、下限第37页
       ·随机扰动策略第37-38页
     ·自适应随机扰动蚁群算法的优化过程第38页
     ·算法主要步骤第38-39页
     ·算例分析第39-40页
   ·小结第40-42页
第三章 基于同伦小波神经网络的相角预测方法研究第42-54页
   ·引言第42-43页
   ·参考相角的选择第43-44页
   ·小波神经网络第44-46页
     ·小波与小波变换第44-45页
     ·小波神经网络的构造第45-46页
   ·小波神经网络的同伦学习算法第46-50页
     ·函数优化的必要条件第46-47页
     ·基于梯度下降方式的学习算法第47-48页
     ·小波神经网络的同伦学习方法第48-50页
       ·同伦函数的构造第48-50页
       ·同伦曲线变步长轨迹跟踪算法第50页
   ·基于同伦小波神经网络的相角预测第50-53页
     ·同伦小波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第50-51页
     ·算法仿真第51-53页
   ·小结第53-54页
第四章 广域实时同步相量测量系统第54-60页
   ·引言第54-55页
   ·广域实时同步相量测量系统的设计目标第55页
   ·广域实时同步相量测量系统的结构第55-58页
     ·广域实时同步相量测量系统的总体结构第55-56页
     ·调度中心主站系统第56-57页
     ·测量子站第57页
     ·参考测量站第57页
     ·相角的预测第57-58页
     ·广域实时同步相量测量中的实时通信系统第58页
   ·大电网广域实时同步相量测量系统的结构第58-59页
   ·小结第59-60页
第五章 同步相量测量原理与相量测量装置的开发第60-70页
   ·引言第60页
   ·广域实时同步相量测量系统同步时钟的建立第60-61页
   ·同步相量测量原理第61-62页
   ·同步相量测量装置的结构第62页
   ·基于COMPCTPCI 总线的多路同步触发高速数据采集卡第62-66页
     ·CPCI 总线接口的实现第63-64页
     ·数据缓存模块第64页
     ·A/D 转换模块第64页
     ·自适应变间隔采样第64页
     ·逻辑控制模块第64-65页
     ·热插拔电源管理模块第65-66页
   ·相量测量装置的通信第66-67页
     ·广域通信第66页
     ·局部通信第66-67页
   ·基于QNX 实时操作系统的测量软件第67页
   ·小结第67-70页
第六章 广域实时通信系统研究第70-82页
   ·引言第70页
   ·广域实时通信系统的设计目标第70-71页
   ·广域实时通信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第71-72页
   ·广域实时通信系统的实现第72-74页
     ·广域实时通信系统的物理层载体第72-73页
     ·实时通信系统的硬件平台第73页
     ·实时通信系统的软件平台第73-74页
   ·广域实时通信协议第74-75页
     ·传输层通信协议第74页
     ·应用层通信规约第74-75页
   ·广域实时通信系统的性能测试第75-79页
     ·实验室光纤信道模拟第75页
     ·广域实时通信系统的实验室测试第75-77页
     ·现场远程实时通信试验第77-78页
     ·广域通信延时模型与测试结果分析第78-79页
   ·小结第79-82页
第七章 结论第82-84页
参考文献第84-94页
致谢第94-9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6-9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第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经济资本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下一篇:烟酰胺治疗兔椎间盘退变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