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孔子到荀子--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演变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7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民本思想概说 | 第8-16页 |
第一节 “民”与“本”的阐释 | 第8-10页 |
第二节 民本思想的内涵与实质 | 第10-13页 |
第三节 民本思想的作用及影响 | 第13-16页 |
第二章 孔子的民本思想 | 第16-29页 |
第一节 孔子民本思想的生成背景 | 第16-24页 |
一、西周的礼乐文明 | 第16-19页 |
二、春秋时期的民本思潮 | 第19-24页 |
第二节 君民关系理论—尊君爱民 | 第24-26页 |
第三节 政治方案 | 第26-29页 |
一、先德后刑 | 第26-27页 |
二、先富后教 | 第27-29页 |
第三章 孟子的民本思想 | 第29-36页 |
第一节 君民关系理论—“民贵君轻” | 第29-32页 |
第二节 政治方案 | 第32-36页 |
一、制民之产 | 第32-33页 |
二、取于民有制 | 第33-34页 |
三、尊贤重教 | 第34-36页 |
第四章 荀子的民本思想 | 第36-44页 |
第一节 君民关系理论—尊君为民 | 第36-40页 |
一、君舟民水 | 第36-37页 |
二、立君为民 | 第37-40页 |
三、礼生为民 | 第40页 |
第二节 政治方案 | 第40-44页 |
一、通商以富国安民 | 第40-41页 |
二、节用裕民 | 第41-42页 |
三、尚贤使能 | 第42-44页 |
第五章 传统民本思想的改造与前途 | 第44-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后记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