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陆抗病毒蛋白基因(PAP)转化烟草的研究
| 摘要 | 第1-9页 |
| 1.文献综述 | 第9-16页 |
| ·烟草基因工程发展简史 | 第9页 |
| ·烟草抗病毒基因工程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烟草抗病毒基因工程的途径 | 第10-13页 |
| ·抗病毒目的基因的选择 | 第10-12页 |
| ·利用来自非植物的抗病毒基因 | 第10-11页 |
| ·利用来自植物的抗病毒基因 | 第11-12页 |
| ·目的基因导入烟草的转化体系 | 第12页 |
| ·目的基因的分子检测 | 第12-13页 |
| ·转基因植株的遗传稳定性 | 第13页 |
| ·PAP基因及其应用 | 第13-16页 |
| ·PAP基因的发现 | 第13页 |
| ·PAP的结构特点及主要生物学功能 | 第13-14页 |
| ·PAP蛋白的抗病毒活性及其作用机理 | 第14-15页 |
| ·抗病毒活性 | 第14-15页 |
| ·抑制植物病毒的活性 | 第14页 |
| ·抗动物病毒活性 | 第14-15页 |
| ·作用机理 | 第15页 |
| ·PAP研究的进展及意义 | 第15-16页 |
| 2.引言 | 第16-17页 |
| 3.材料与方法 | 第17-28页 |
| ·PAP基因对烟草的转化及Kan抗性植株的获得 | 第17-21页 |
| ·材料 | 第17页 |
| ·质粒 | 第17页 |
| ·植物材料 | 第17页 |
| ·培养基 | 第17页 |
| ·试验方法 | 第17-21页 |
| ·质粒转化LBA4404 | 第17-18页 |
| ·质粒DNA提取与纯化 | 第18-19页 |
| ·K326无菌苗的诱导 | 第19页 |
| ·工程菌株的活化 | 第19页 |
| ·转化 | 第19-21页 |
| ·抗Kan植株的获得 | 第21页 |
| ·抗Kan植株的分子检测 | 第21-27页 |
| ·材料 | 第21页 |
| ·供试材料 | 第21页 |
| ·试剂盒 | 第21页 |
| ·主要仪器与试剂 | 第21页 |
| ·试验方法 | 第21-27页 |
| ·叶片DNA的提取及PCR检测 | 第21-24页 |
| ·DNA大量提取与纯化(SDS法) | 第21-23页 |
| ·质粒DNA提取与纯化 | 第23页 |
| ·PCR检测 | 第23-24页 |
| ·PCR-Southern杂交检测 | 第24-25页 |
| ·叶片RNA提取及RT-PCR检测 | 第25-27页 |
| ·植物基因组总RNA提取(Trizol) | 第25-26页 |
| ·RT-PCR检测 | 第26-27页 |
| ·转基因植株的抗病实验 | 第27-28页 |
| ·材料 | 第27页 |
| ·试验方法 | 第27-28页 |
| ·T1代植株的TMV室内活体攻毒试验 | 第27页 |
| ·T1代植株的大田筛选 | 第27-28页 |
| 4.结果和分析 | 第28-34页 |
| ·农杆菌的转化 | 第28页 |
| ·烟草叶片的转化 | 第28-29页 |
| ·菌液浓度对抗Kan叶片转化率的影响 | 第28-29页 |
| ·叶片浸泡时间对抗Kan叶片转化率的影响 | 第29页 |
| ·抗Kan植株的筛选 | 第29-31页 |
| ·抗Kan植株的分子检测 | 第31-32页 |
| ·PCR检测及PCR-Southern杂交 | 第31页 |
| ·RT-PCR检测 | 第31-32页 |
| ·转基因植株的抗病实验 | 第32-34页 |
| ·室内攻毒实验 | 第32页 |
| ·大田筛选 | 第32-34页 |
| 5.讨论与结论 | 第34-36页 |
| ·讨论 | 第34-35页 |
| ·影响转化的因素 | 第34页 |
| ·PAP的细胞毒性 | 第34-35页 |
| ·结论 | 第35页 |
| ·需要继续研究解决的问题 | 第35-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36-42页 |
| ABSTRACT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