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论文--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异质性时间论与解构主义的马克思遗产继承策略--《马克思的幽灵》的评论性解读

绪论第1-11页
第一篇 本体论形而上学的特权与异质性时间论向存在的开放第11-64页
 第一章 异质性时间论:开放马克思文本的决定性阐释基点第11-37页
  第一节 马克思遗产继承中异质性主题的提出动因第11-30页
   一、马克思:一个“死者”还是一个“鬼魂”第11-18页
   二、“幽灵”化遗产中的马克思主义的精神第18-21页
   三、用异质性取代同质性第21-28页
   四、异质性与作为研究课题的异质性时间论的内在联系第28-30页
  第二节 解构主义与“辩证方法”(或“辩证唯物主义”)第30-37页
   一、解构主义对黑格尔“主奴辩证法”的解构第30-32页
   二、“双重书写”与“语言-事件”第32-35页
   三、解构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第35-37页
 第二章 异质性时间论产生的渊源第37-64页
  第一节 解构主义异质性时间论产生的渊源第37-64页
   一、意志哲学的“不在场真理”的影响第37-39页
   二、对现象学内时间意识的改造第39-47页
   三、生存意义的获得和对绝对在场的剔除第47-50页
   四、非神学的弥塞亚遗产与历史时间的开放性第50-53页
   五、其他哲学思想的影响第53-64页
    1、柯热夫的历史哲学的责任伦理第53-57页
    2、布朗肖特的《马克思的三种声音》第57-60页
    3、被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复活”的“施蒂纳”第60-64页
第二篇 异质性时间论与马克思的遗产谱系第64-138页
 第三章 对异质性时间中的作为诸幽灵的马克思遗产的解构第64-138页
  第一节 马克思文本的“幽灵”谱系第64-69页
   一、德里达对马克思文本的先验知觉第65-66页
   二、为实现理解马克思的“不可能的可能性”的解构式安排第66-69页
  第二节 “辞藻”幽灵与现实“内容”的较量第69-85页
   一、“不合年代的实践与承诺就是遗忘”吗?第69-77页
   二、“辞藻与内容”的无终结对抗:如何创造历史第77-80页
   三、谁在纠缠精神:幽灵还是物质第80-85页
  第三节 “理性的狡计”的压抑与生存时间的获得第85-95页
   一、终结“原型幽灵”与解放“有生命的个体”第85-90页
   二、“追逐——逃走——再追逐”:生存论时间的获得第90-95页
  第四节 价值理论的幽灵性与异化批判的“限度”第95-138页
   一、从物品到商品的价值规律的幽灵化第95-100页
   二、与“物理关系”无关的视觉印象:对现象物和感性知觉的否定第100-102页
   三、“双重关系”的静态分析:同质化时间意识的幽灵根源与异质性时间的可能性第102-107页
   四、幽灵的两种精神:“言谈的精神”和“意志的精神”第107-113页
   五、“双重关系”的动态分析:非纯粹的使用价值第113-123页
   六、德里达的结语第123-138页
第三篇 德里达的启示与对解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超越第138-152页
 第四章 异质性时间论的启示与困境第138-152页
  第一节 异质性时间论之于哲学自我解放的启示第138-145页
   一、在广泛的批判吸收中超越本体论形而上学话语第138-139页
   二、实现从感性到精神的自觉飞跃第139-140页
   三、实践时代体验的时间-历史探索活动第140-142页
   四、增强时代敏感性与马克思文本的境遇式阅读的有机结合第142-143页
   五、活的马克思主义精神与寻找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域第143-144页
   六、理想主义的追求和负责任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第144-145页
  第二节 异质性时间论的自我束缚与历史观的根本困境第145-152页
   一、绝对的“延异”与马克思研究中的话语霸权第145-148页
   二、“语言实践”的自我封闭第148-150页
   三、“时代”的永恒差延与历史悲观论第150-152页
结论第152-154页
参考文献第154-163页
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63-164页
论文摘要(中文)第164-168页
论文摘要(英文)第168-171页

论文共1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共同危险行为
下一篇:经皮电刺激对大鼠海绵体神经损伤后nNOS表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