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2-45页 |
1 Bt杀虫晶体蛋白基因与转Bt基因抗虫植物研究进展 | 第13-20页 |
·Bt杀虫晶体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 第13-14页 |
·Bt杀虫晶体蛋白基因 | 第14-16页 |
·Bt杀虫晶体蛋白的作用机理 | 第16-18页 |
·Bt杀虫晶体蛋白基因的修饰、改造 | 第18-19页 |
·转Bt基因抗虫植物 | 第19-20页 |
2 转Bt基因杨树研究进展 | 第20-29页 |
·杨树的组织培养 | 第20-22页 |
·Bt基因转化杨树 | 第22-26页 |
·转Bt基因抗虫杨树 | 第26-29页 |
3 转基因抗虫植物的鉴定 | 第29-31页 |
·报告基因检测 | 第29页 |
·分子检测 | 第29-30页 |
·免疫测定 | 第30页 |
·生物测试 | 第30-31页 |
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31-33页 |
5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33-35页 |
6 参考文献 | 第35-45页 |
第2章 中嘉8号杨组培技术的研究 | 第45-6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5-49页 |
·材料 | 第45-47页 |
·植物材料 | 第45-46页 |
·培养基 | 第46页 |
·试剂 | 第46-47页 |
·方法 | 第47-49页 |
·启动培养 | 第47页 |
·叶盘愈伤组织的诱导 | 第47页 |
·激素对愈伤组织分化不定芽的影响 | 第47-48页 |
·生根培养 | 第48页 |
·生根苗移栽 | 第48-4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9-61页 |
·不同外植体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49-50页 |
·激素配比对叶盘诱导愈伤组织的影响 | 第50-52页 |
·激素对愈伤组织分化不定芽的影响 | 第52-56页 |
·生长素对愈伤组织分化不定芽的影响 | 第52-53页 |
·细胞分裂素对愈伤组织分化不定芽的影响 | 第53-54页 |
·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配比 | 第54-56页 |
·生根培养 | 第56-59页 |
·激素配比对组培苗生根的影响 | 第56-58页 |
·琼脂用量对组培苗生根的影响 | 第58-59页 |
·生根苗移栽 | 第59-61页 |
3 讨论 | 第61-62页 |
4 小结 | 第62页 |
5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第3章 中嘉8号杨基因转化受体系统的研究 | 第64-8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4-68页 |
·材料 | 第64-65页 |
·外植体 | 第64-65页 |
·试剂 | 第65页 |
·菌株和质粒 | 第65页 |
·培养基 | 第65-66页 |
·农杆菌培养基 | 第65页 |
·植物培养基 | 第65-66页 |
·方法 | 第66-68页 |
·中嘉8号杨叶片直接分化不定芽的研究 | 第66-67页 |
·抑菌抗生素对农杆菌的抑制试验 | 第67页 |
·中嘉8号杨抗生素敏感性试验 | 第67-6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8-78页 |
·培养基无机氮含量对中嘉8号杨叶片分化不定芽的影响 | 第68-69页 |
·生长素对中嘉8号杨叶片分化不定芽的影响 | 第69-70页 |
·细胞分裂素对中嘉8号杨叶片分化不定芽的影响 | 第70-72页 |
·中嘉8号杨叶片分化不定芽的最佳激素配比 | 第72-73页 |
·抑菌性抗生素的抗菌作用 | 第73-74页 |
·抗生素对中嘉8号杨叶片分化不定芽的影响 | 第74页 |
·链霉素对中嘉8号杨叶片分化不定芽的促进作用 | 第74-77页 |
·Km对中嘉8号杨不定芽生长的影响 | 第77页 |
·Km对中嘉8号杨无根苗生根的影响 | 第77-78页 |
3 讨论 | 第78-80页 |
4 小结 | 第80-81页 |
5 参考文献 | 第81-83页 |
第4章 BtCry1A基因转化中嘉8号杨及转化植株的获得 | 第83-10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84-87页 |
·植物材料 | 第84页 |
·试剂 | 第84页 |
·培养基 | 第84-85页 |
·农杆菌培养基 | 第84页 |
·植物培养基 | 第84-85页 |
·菌株和质粒 | 第85-86页 |
·实验方法 | 第86-87页 |
·外植体选择 | 第86页 |
·农杆菌的活化和浸染菌液的制备 | 第86页 |
·影响农杆菌转化中嘉8号杨效果的因素 | 第86-87页 |
·Km~r植株的获得 | 第8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87-95页 |
·预培养时间对产生Km~r芽的影响 | 第87-88页 |
·菌液浓度对外植体产生Km~r芽的影响 | 第88-89页 |
·浸染时间对外植体产生Km~r芽的影响 | 第89-90页 |
·共培养时间对外植体产生Km~r芽的影响 | 第90-91页 |
·AS添加方式对外植体产生Km~r芽的影响 | 第91-93页 |
·AS浓度对外植体产生Km~r芽的影响 | 第93-94页 |
·选择方式对外植体产生Km~r芽的影响 | 第94-95页 |
·Km~r植株的获得 | 第95页 |
3 讨论 | 第95-97页 |
4 小结 | 第97页 |
5 参考文献 | 第97-101页 |
第5章 中嘉8号杨转BtCry1A基因植株的检测及抗虫试验 | 第101-12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01-107页 |
·材料 | 第101-103页 |
·植物材料 | 第101页 |
·昆虫细胞 | 第101页 |
·质粒和菌株 | 第101页 |
·引物 | 第101-102页 |
·溶液与试剂 | 第102页 |
·酶、试剂盒及药品 | 第102页 |
·昆虫细胞培养基(Grace) | 第102-103页 |
·试虫 | 第103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103页 |
·方法 | 第103-107页 |
·中嘉8号杨Km~r植株的PCR检测 | 第103-105页 |
·中嘉8号杨PCR阳性植株的ELISA检测 | 第105页 |
·中嘉8号杨PCR阳性植株的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电泳 | 第105-106页 |
·中嘉8号杨PCR阳性植株的MTT法检测 | 第106-107页 |
·中嘉8号杨PCR阳性植株的抗虫试验 | 第10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07-119页 |
·Km~r植株的PCR分析 | 第107-108页 |
·PCR阳性植株BtCry1A毒蛋白含量 | 第108-109页 |
·PCR阳性植株的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电泳 | 第109-110页 |
·中嘉8号杨PCR阳性植株对昆虫细胞的毒力测定 | 第110-113页 |
·中嘉8号杨PCR阳性植株的杀虫效果 | 第113-119页 |
·植株对杨扇舟蛾幼虫生长量的影响 | 第113页 |
·转基因植株对杨扇舟蛾幼虫发育的影响 | 第113-115页 |
·杨扇舟蛾幼虫中肠组织病理变化的显微观察 | 第115-116页 |
·转基因植株对杨扇舟蛾幼虫的抗虫效果 | 第116-119页 |
3 讨论 | 第119-120页 |
4 小结 | 第120-121页 |
5 参考文献 | 第121-12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讨论 | 第124-130页 |
1.植物基因转化受体系统的选择 | 第124-125页 |
2.影响农杆菌基因转化效率的主要因素 | 第125-126页 |
3.MTT法检测转基因抗虫植物的应用前景 | 第126-127页 |
4.中嘉8号转BtCryⅠA基因抗虫植株的后续研究 | 第127-128页 |
5.参考文献 | 第128-130页 |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130-131页 |
附录 | 第131-132页 |
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132-134页 |
致谢 | 第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