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层风化裂隙弱含水层水文地质特征及储水单元类型研究--以金堂城东南地区为例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前 言 | 第10-20页 |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8页 |
·国内外红层研究状况 | 第12-14页 |
·红层弱含水层方法研究状况 | 第14-18页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 第20-26页 |
·地理位置及交通 | 第20页 |
·社会经济状况 | 第20-21页 |
·气象、水文 | 第21-22页 |
·地形、地貌 | 第22-23页 |
·地层岩性特征及分布 | 第23-24页 |
·地质构造及地震 | 第24-26页 |
第3章 研究区风化裂隙弱含水层水文地质特征研究 | 第26-44页 |
·概述 | 第26页 |
·红层弱含水层介质的形成 | 第26-29页 |
·构造作用 | 第26-27页 |
·沉积作用 | 第27-28页 |
·风化作用 | 第28-29页 |
·研究区风化裂隙弱含水层类型及富水性研究 | 第29-33页 |
·砂岩风化裂隙水含水层 | 第31-32页 |
·泥岩夹砂岩风化裂隙水含水层 | 第32-33页 |
·红层风化裂隙弱含水层风化特征研究 | 第33-38页 |
·红层剖面风化带一般特征 | 第33-35页 |
·岩体结构面分组及方位概率的统计特征 | 第35-36页 |
·裂隙网络模拟模型初步构建 | 第36-38页 |
·研究区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 第38-39页 |
·地下水的补给条件 | 第38-39页 |
·地下水的径流、排泄条件 | 第39页 |
·研究区地下水特征分析 | 第39-44页 |
·地下水化学特征分析 | 第39-41页 |
·地下水类型与含水岩组关系 | 第41-42页 |
·含水层类型与地下水位动态变化规律 | 第42-44页 |
第4章 研究区典型储水单元类型研究 | 第44-50页 |
·研究区红层储水单元划分控制因素 | 第44-45页 |
·地貌类型因素 | 第44页 |
·地层岩性因素 | 第44-45页 |
·其他控制因素 | 第45页 |
·红层典型储水单元主要模式 | 第45-48页 |
·浅丘及缓丘型储水单元 | 第45-46页 |
·中丘型储水单元 | 第46-47页 |
·深丘型储水单元 | 第47-48页 |
·小结 | 第48-50页 |
第5章 红层弱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研究 | 第50-58页 |
·不同储水单元抽水试验数据分析 | 第50-52页 |
·地下水类型和水文地质单元控制 | 第50页 |
·抽水试验及水文地质参数分析 | 第50-52页 |
·原位渗水试验及结果分析 | 第52-56页 |
·试坑法渗水试验 | 第52-54页 |
·数据结果分析 | 第54-56页 |
·小结 | 第56-58页 |
结论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