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插图索引 | 第11-12页 |
附表索引 | 第12-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17页 |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 第13-14页 |
·选题背景 | 第13-14页 |
·选题意义 | 第14页 |
·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理论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实证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思路 | 第16-17页 |
第2章 上海期货交易所燃料油期货价格形成机制中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 第17-27页 |
·燃料油现货基本情况 | 第17-21页 |
·燃料油的品种特性与分类 | 第17页 |
·燃料油的主要质量指标 | 第17-18页 |
·国际燃料油市场基本情况 | 第18-19页 |
·中国燃料油市场基本情况 | 第19-21页 |
·上期所燃料油期货的基本情况 | 第21-22页 |
·上期所燃料油期货价格形成机制 | 第22-23页 |
·商品期货价格的特点 | 第22页 |
·上期所燃料油期货价格形成机制 | 第22-23页 |
·影响上期所燃料油期货价格形成的八大主要因素 | 第23-27页 |
·供求关系的影响 | 第23-24页 |
·替代能源的使用 | 第24-25页 |
·原油价格走势的影响 | 第25页 |
·国际与国内经济的影响 | 第25页 |
·地缘政治的影响 | 第25-26页 |
·投机力量的影响 | 第26页 |
·相关市场汇率的影响 | 第26页 |
·国家对燃料油的相关政策 | 第26-27页 |
第3章 上海期货交易所燃料油期货价格形成模型的建立 | 第27-39页 |
·上海期货交易所燃料油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 | 第27-30页 |
·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的关系 | 第27页 |
·简单线性回归分析 | 第27-30页 |
·因果性分析 | 第30页 |
·上海期货交易所燃料油期货价格形成模型的变量选择 | 第30-32页 |
·变量选择 | 第31页 |
·对变量的解释 | 第31-32页 |
·数据来源及处理 | 第32页 |
·用多元回归法建立上期所燃料油期货价格形成模型 | 第32-39页 |
·初始多元回归模型 | 第32-34页 |
·回归模型的残差分析和改进 | 第34-39页 |
第4章 上海期货交易所燃料油期货价格形成模型中多因素对比分析 | 第39-51页 |
·初始多元回归模型的相关系数表分析 | 第39-41页 |
·库存影响比较 | 第39-40页 |
·现期货价格相关性分析 | 第40-41页 |
·改进多元回归模型的多因素因果分析 | 第41-45页 |
·改进多元方程变量ADF检验 | 第41-42页 |
·改进多元方程变量协整分析 | 第42-43页 |
·多元方程变量GRANGER检验 | 第43-45页 |
·改进多元回归模型中库存因素对比分析 | 第45-51页 |
·美国燃油库存与原油期价关系的实证分析 | 第45-47页 |
·中国燃油库存与燃油期价关系的实证分析 | 第47-49页 |
·两国燃油库存与原燃油期价关系对比分析 | 第49-51页 |
第5章 上海期货交易所燃料油期货价格形成模型的预测 | 第51-59页 |
·多元回归方程的预测 | 第51-52页 |
·点预测与区间预测 | 第51-52页 |
·多元回归方程的预测 | 第52页 |
·自回归单整移动平均(ARIMA)模型的预测 | 第52-57页 |
·ARIMA模型 | 第52-53页 |
·识别模型 | 第53-54页 |
·模型的参数估计 | 第54-55页 |
·模型的检验 | 第55-56页 |
·模型的预测 | 第56-57页 |
·两种方法预测结果比较分析 | 第57-59页 |
结论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