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枯竭型城市区域竞争力再培育研究--以辽源市为例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7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资源枯竭型城市与区域竞争力理论研究 | 第8-18页 |
第一节 资源型城市和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一般认识 | 第8-12页 |
一、我国资源型城市问题提出的背景 | 第8页 |
二、资源型城市的定义与划分 | 第8-11页 |
三、资源枯竭型城市问题的出现 | 第11页 |
四、对“资源枯竭”的辩证分析 | 第11-12页 |
第二节 区域竞争力理论综述 | 第12-18页 |
一、区域竞争力的提出与发展 | 第12-13页 |
二、区域竞争力内涵 | 第13-14页 |
三、区域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 第14-15页 |
四、区域竞争力的理论基础 | 第15-16页 |
五、区域竞争力理论的主要观点 | 第16-18页 |
第二章 资源枯竭型城市区域竞争力症候及成因透析 | 第18-32页 |
第一节 资源型城市区域竞争力症候分析 | 第18-26页 |
一、资源型城市的经济特点 | 第18-19页 |
二、资源型城市区域竞争优劣势分析 | 第19-20页 |
三、资源型城市区域竞争力演变的特征 | 第20-21页 |
四、资源枯竭型城市区域竞争力面临的困境 | 第21-26页 |
第二节 资源枯竭型城市区域竞争力弱化的成因分析 | 第26-29页 |
一、资源的有限性与资源开发的周期规律 | 第26-28页 |
二、资源优势及其陷阱效应 | 第28-29页 |
三、计划经济遗留的体制困境 | 第29页 |
四、矿业开发和城市建设相脱节 | 第29页 |
第三节 资源枯竭型城市区域竞争力提升的障碍 | 第29-32页 |
一、体制障碍 | 第29-30页 |
二、产业障碍 | 第30页 |
三、环境障碍 | 第30页 |
四、区位障碍 | 第30页 |
五、财力障碍 | 第30-31页 |
六、人才障碍 | 第31-32页 |
第三章 资源枯竭型城市区域竞争力的调控研究 | 第32-36页 |
第一节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演化路径选择 | 第32-33页 |
一、资源枯竭型城市调控度的一般规律性认识 | 第32页 |
二、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调控的多元模式 | 第32-33页 |
第二节 资源枯竭型城市区域竞争力提升的动力机制 | 第33-34页 |
一、经济发展 | 第33页 |
二、社会转型 | 第33页 |
三、环境改造 | 第33-34页 |
第三节 资源枯竭型城市区域竞争力的调控对策 | 第34-36页 |
一、延长主资源开发的生命周期 | 第34-35页 |
二、调整城市发展规划 | 第35页 |
三、优化城市职能 | 第35-36页 |
第四章 辽源市区域竞争力分析评价与提升对策 | 第36-49页 |
第一节 辽源市区域经济发展状况 | 第36页 |
第二节 辽源市区域竞争力弱化原因分析 | 第36-40页 |
一、辽源市区域竞争力演化过程 | 第36-37页 |
二、辽源市区域竞争力弱化原因分析 | 第37-40页 |
第三节 辽源市 SWOT 分析 | 第40-42页 |
一、优势(S) | 第40-41页 |
二、劣势(W) | 第41页 |
三、机会(O) | 第41页 |
四、威胁(T) | 第41-42页 |
第四节 辽源市区域竞争力再培育的对策建议 | 第42-49页 |
一、辽源市区域竞争力再培育的产业调整 | 第42-43页 |
二、辽源市区域竞争力再培育的保障措施 | 第43-49页 |
结论 | 第49-51页 |
参考资料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