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导论 | 第8-18页 |
(一)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价值 | 第8-10页 |
1、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2、研究价值 | 第9-10页 |
(二) 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三) 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11-16页 |
1、社会公正的界定 | 第11-14页 |
(1) 公正、正义、公平辨析 | 第11-12页 |
(2) 我国当代意义下社会公正观的理解 | 第12-14页 |
2、政府责任的界定 | 第14-16页 |
(1) "责任"的界定 | 第14-15页 |
(2) "政府责任"的界定 | 第15-16页 |
(四) 研究思路及写作方法 | 第16-18页 |
1、研究思路 | 第16页 |
2、写作方法 | 第16-18页 |
一、政府承担维护社会公正责任的理论应然性与现实必然性 | 第18-25页 |
(一) 政府承担维护社会公正责任的理论应然性 | 第18-22页 |
1、政府自身公共属性决定政府应该承担维护社会公正责任 | 第18-19页 |
2、社会公正是政府合法性的基石 | 第19-20页 |
3、政府与市场、第三部门在承担维护社会公正责任上的比较优势分析 | 第20-22页 |
(二) 政府承担维护社会公正责任的现实必然性 | 第22-25页 |
1、创建服务型政府的价值基础 | 第22-23页 |
2、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 第23-24页 |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诉求 | 第24-25页 |
二、我国政府社会公正责任缺失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 第25-33页 |
(一) 当前我国社会不公正问题的主要表现 | 第25-27页 |
1、公民基本权利维护不当 | 第25-26页 |
2、社会公共资源分配不合理 | 第26页 |
3、社会公正的实现缺乏程序公正 | 第26-27页 |
(二) 我国政府公正责任缺失的原因分析 | 第27-33页 |
1、政府公正理念偏差 | 第27-29页 |
(1) "平均主义"政府理念 | 第27-28页 |
(2)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府理念 | 第28-29页 |
2、政府制度供给存在不足 | 第29-30页 |
(1) 制度本身缺乏公正 | 第29-30页 |
(2) 制度疏漏及制度配套规则不完善导致的不公正 | 第30页 |
3、政府角色的错位与越位 | 第30-31页 |
4、政府推动社会公正意愿上的有限性 | 第31-33页 |
三、我国政府履行社会公正责任的路径选择 | 第33-46页 |
(一) 内向责任(政府自我约束) | 第34-37页 |
1、转变政府职能,健全服务型政府职能体系 | 第34-35页 |
2、民主行政:构建公开、透明、诚信的行政环境 | 第35-36页 |
3、惩治腐败,推进廉洁政府建设 | 第36-37页 |
(二) 外向责任(政府引导责任) | 第37-46页 |
1、一个前提:公正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在全社会树立起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理念 | 第37-39页 |
2、两个支撑:健全以公正为基本原则的分配制度和公共政策体制,以制度公正促进社会公正的最终实现 | 第39-42页 |
(1) 落实机会平等、按贡献分配、社会调剂三个环节,建构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 第39-41页 |
(2) 优化政策组合,构筑以公平为取向的社会公正保障体系 | 第41-42页 |
3、三个方面:整合社会资本,引导社会主体间互动朝向公正 | 第42-46页 |
(1) 培育民众社会公正意识 | 第43页 |
(2) 培育合作信任的公民文化 | 第43-44页 |
(3) 培育和发展第三部门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