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软件论文--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论文--软件工程论文

监控组态软件运行平台关键技术的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2页
   ·监控组态软件及其发展第8-9页
   ·监控组态软件的应用第9-11页
   ·本文工作的应用背景第11页
   ·本文工作内容第11-12页
第二章 总体设计第12-17页
   ·系统特点第12-13页
   ·系统的数据流第13-14页
   ·系统基本结构第14-15页
   ·关键技术第15-17页
第三章 面向监控的实时数据库设计第17-38页
   ·概述第17页
   ·内存实时数据库第17-20页
     ·内存数据库设计的关键技术第17-19页
     ·内存数据库总体结构的设计第19-20页
   ·监控系统数据对象建模第20-25页
     ·数据对象模型的分析第21-22页
     ·监控系统数据对象模型第22-25页
   ·数据索引与存储管理第25-30页
     ·常见数据索引结构对比分析第25-29页
     ·数据索引结构的选择第29页
     ·工位数据存储压缩的实现第29-30页
   ·实时数据采集策略第30-33页
     ·数据采集包分包处理策略第30-32页
     ·多线程的实时数据采集第32-33页
   ·基于ADO的历史数据库交互第33-37页
     ·ADO简介第33-34页
     ·连接历史数据库的实现第34-35页
     ·高效读写历史数据库的实现第35-37页
   ·应用总结第37-38页
第四章网络化环境和通信的设计与实现第38-51页
   ·监控系统对网络通信的要求第38页
   ·网络通讯技术简介第38-40页
   ·一种柔性监控网络结构的设计第40-42页
   ·监控站点间通讯的设计与实现第42-50页
     ·服务器端连接管理模块第42-47页
     ·客户端连接管理模块第47页
     ·监控数据传输机制第47-48页
     ·监控数据传输的实现第48-50页
   ·应用总结第50-51页
第五章 基于COM的设备驱动设计与实现第51-61页
   ·设备驱动程序在监控组态软件中所处地位第51页
   ·设备驱动连接方式的分析与选择第51-52页
   ·设备驱动模块的设计与实现第52-59页
     ·COM组件与连接点对象机制第52-54页
     ·设备驱动程序的接口定义第54-57页
     ·驱动程序工作流程第57-58页
     ·串行设备的驱动程序编制第58-59页
   ·应用总结第59-61页
第六章 系统运行与分析第61-66页
   ·实验平台的搭建第61-62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62-66页
结束语第66-67页
致谢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0页
作者简介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AutoCAD的线路可视化施工测量技术及其应用
下一篇:瑞芬太尼及其联合硝酸甘油行控制性降压的可行性及对脑代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