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22页 |
·心血管支架及其表面涂层 | 第9-14页 |
·介入治疗研究进展 | 第9-10页 |
·支架表面涂层的种类及作用机理 | 第10-14页 |
·聚乳酸及其共聚物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 | 第14-21页 |
·聚乳酸及其共聚物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聚乳酸及其共聚物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 | 第17-18页 |
·聚乳酸及其共聚物的降解机理 | 第18-21页 |
·本课题研究目标及内容 | 第21-22页 |
·本课题研究目标 | 第21页 |
·本论文的内容及组成 | 第21-22页 |
2 实验部分 | 第22-29页 |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22页 |
·实验原料与药品 | 第22-23页 |
·实验方法 | 第23-27页 |
·薄膜制备 | 第23-26页 |
·降解实验 | 第26-27页 |
·分析测试方法 | 第27-29页 |
·质量测定 | 第27页 |
·相对分子质量测定 | 第27页 |
·共聚物组成测定 | 第27页 |
·热性质测定 | 第27页 |
·形貌分析 | 第27-28页 |
·亲水性测定 | 第28页 |
·血液相容性测定 | 第28-29页 |
3 共聚物组成和构型对PLGA降解的影响 | 第29-48页 |
·乙交酯(GA)含量对PLGA降解的影响 | 第29-41页 |
·实验条件 | 第29页 |
·薄膜表面形貌的变化 | 第29-31页 |
·PLGA分子量及分布的变化 | 第31-33页 |
·薄膜失重率变化 | 第33页 |
·共聚物组成的变化 | 第33-34页 |
·热性能的变化 | 第34-35页 |
·亲水性的变化 | 第35-37页 |
·血液相容性的变化 | 第37-41页 |
·不同构型对PLGA降解的影响 | 第41-47页 |
·实验条件 | 第41页 |
·薄膜表面形貌的变化 | 第41-43页 |
·PLGA分子量及分布的变化 | 第43-45页 |
·薄膜失重率的变化 | 第45页 |
·共聚物组成的变化 | 第45-46页 |
·热性能的变化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4 制备工艺对PLGA降解的影响 | 第48-62页 |
·浸涂与喷涂制备工艺对金属基体上PLGA涂层降解的影响 | 第48-53页 |
·实验条件 | 第48页 |
·316L不锈钢管涂层的SEM分析 | 第48-50页 |
·降解过程支架涂层的表面形貌 | 第50-53页 |
·浸涂与喷涂制备工艺对PLGA薄膜降解的影响 | 第53-56页 |
·实验条件 | 第53页 |
·薄膜表面形貌的变化 | 第53-54页 |
·PLGA分子量及分布的变化 | 第54-56页 |
·薄膜失重率的变化 | 第56页 |
·不同表面状态对PLGA薄膜降解的影响 | 第56-61页 |
·实验条件 | 第56-58页 |
·薄膜表面形貌的变化 | 第58页 |
·PLGA分子量及分布的变化 | 第58-59页 |
·PLGA降解过程质量的变化 | 第59-60页 |
·共聚物组成的变化 | 第60-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5 体外降解环境对降解的影响 | 第62-75页 |
·动态冲刷对PLGA薄膜降解的影响 | 第62-68页 |
·实验条件 | 第62页 |
·薄膜表面形貌的变化 | 第62页 |
·PLGA分子量及分布的变化 | 第62-65页 |
·失重率的变化 | 第65-66页 |
·共聚物组成的变化 | 第66-67页 |
·热性能的变化 | 第67-68页 |
·模拟体液更换频率对PLGA薄膜降解的影响 | 第68-74页 |
·实验条件 | 第68页 |
·表面形貌的变化 | 第68-70页 |
·分子量的变化 | 第70-72页 |
·失重率的变化 | 第72-73页 |
·共聚物组成的变化 | 第73页 |
·热性能的变化 | 第73-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结论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2页 |
附录A 文中所出现的缩写的详细中英文对照表 | 第82-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