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制药化学工业论文--有机化合物药物的生产论文

新型抗HIV药物夫沙那韦手性中间体的合成研究

第一章 绪论第1-24页
   ·前言第13-14页
   ·AIDS的药物治疗第14-15页
   ·抗HIV药物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第15-21页
     ·抗HIV药物的作用机制第15-17页
     ·抗HIV药物的研究进展第17-21页
   ·抗HIV药物面临的挑战第21页
   ·抗HIV药物的市场需求第21-22页
   ·Amprenavir和Fosamprenavir的药理及临床第22-23页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3-24页
第二章 合成路线的选择第24-32页
   ·Fosamprenavir中间体的合成现状第24-30页
     ·氨基环氧化合物的合成途径第25-28页
     ·邻氨基醇结构化合物的合成途径第28-30页
   ·合成路线的选择与设计第30-32页
第三章 实验部分第32-41页
   ·实验药品第32-33页
   ·实验仪器第33-34页
   ·实验原理第34-38页
     ·羧羰基的亲核取代第34-35页
     ·还原反应第35-37页
       ·羰基的还原第35-36页
       ·硝基的还原第36-37页
     ·缩合反应第37-38页
   ·实验操作第38-41页
     ·叔丁氧羰基保护胺基的L-苯丙氨酸的合成第38页
     ·(S)-3-(叔丁氧羰基)-氨基-1-硝基-2-羰基-4-苯基丁烷的合成第38页
     ·(2R,3S)-3-(叔丁氧羰基)-氨基-2-羟基-1-硝基-4-苯基丁烷的合成第38-39页
     ·(2R,3S)-1-氨基-3-(叔丁氧羰基)-氨基-2-羟基-4-苯基丁烷的合成第39页
     ·(2R,3S)-3-(叔丁氧羰基)-氨基-2-羟基-1-(异丁基)-氨基-4-苯基丁烷的合成第39页
     ·(2R,3S)-3-(叔丁氧羰基)-氨基-2-羟基-1-(异丁基,对硝基苯磺酰基)-氨基-4-苯基丁烷的合成第39-41页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第41-74页
   ·Boc保护氨基的L-苯丙氨酸(2)合成的探讨第41-43页
     ·各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第41-42页
     ·化合物(2)结构的表征第42-43页
   ·(S)-3-(叔丁氧羰基)-氨基-1-硝基-2-羰基-4-苯基丁烷(3)合成的探讨第43-48页
     ·溶剂性质对反应的影响第44-45页
     ·碱用量的影响第45-46页
     ·投料比及CDI用量的影响第46-47页
     ·合成化合物(3)的最佳工艺条件第47页
     ·化合物(3)结构的表征第47-48页
   ·(2R,3S)-3-(叔丁氧羰基)-氨基-2-羟基-1-硝基-4-苯基丁烷(4a)合成的探讨第48-55页
     ·各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第48-50页
     ·还原剂种类及用量的影响第50-51页
     ·反应的选择性第51-53页
       ·温度对选择性的影响第51-52页
       ·还原剂对选择性的影响第52-53页
       ·相关的研究工作第53页
     ·副产物的回收与利用第53-54页
     ·合成化合物(4a)的最佳工艺条件第54页
     ·化合物(4a)的表征第54-55页
   ·(2R,3S)-1-氨基-3-(叔丁氧羰基)-氨基-2-羟基-4-苯基丁烷(5a)合成条件的探讨第55-65页
     ·用NaBH_4/NiCl_2 6H_2O还原第55-60页
       ·各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第55-60页
       ·用NaBH_4/NiCl_2 6H_2O还原合成化合物(5a)的最佳条件第60页
     ·用Pd/C催化加氢还原第60-64页
       ·溶剂用量的影响第61页
       ·温度的影响第61-62页
       ·催化剂用量的影响第62-63页
       ·反应时间的影响第63-64页
       ·Pd/C催化加氢还原合成化合物(5a)的最佳工艺第64页
     ·两种还原方法的比较第64页
     ·化合物(5a)的表征第64-65页
   ·“一步法”还原硝基酮结构的研究第65-68页
   ·(2R,3S)-3-(叔丁氧羰基)-氨基-2-羟基-1-(异丁基)-氨基-4-苯基丁烷(6)合成条件的探讨第68-70页
     ·各因素对生成Schiff碱的影响第68-69页
     ·生成Schiff碱的优化工艺条件第69页
     ·亚胺的还原条件的讨论第69-70页
     ·化合物(6)的表征第70页
   ·(2R,3S)-3-(叔丁氧羰基)-氨基-2-羟基-1-(异丁基,对硝基苯磺酰基)-氨基-4-苯基丁烷(7)的合成第70-74页
     ·对硝基苯磺酰氯用量的影响第71页
     ·三乙胺用量的影响第71-72页
     ·反应时间的影响第72-73页
     ·合成化合物(7)的最佳工艺第73页
     ·最终产物的表征第73-74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74-76页
   ·结论第74-75页
   ·展望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81页
致谢第81-82页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82-83页
附录第83-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主链含柔性链的聚酰亚胺的制备及其在纺织品中的探索性应用
下一篇:大学生犯罪现象的分析及对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