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商标相同认定基础 | 第1-17页 |
一、商标的基本要素 | 第7-11页 |
1. 文字 | 第8-9页 |
2. 图形 | 第9页 |
3. 颜色 | 第9-10页 |
4. 三维标志 | 第10-11页 |
二、认定商标相同的基础范畴 | 第11-14页 |
1. 客观认识和一般认识 | 第11-12页 |
2. 相关公众和特定主体 | 第12-13页 |
3. 市场注意和特别注意 | 第13-14页 |
三、基本审查原则 | 第14-17页 |
1. 整体审查原则 | 第14-15页 |
2. 要部审查原则 | 第15页 |
3. 隔离审查原则 | 第15-16页 |
4. 考虑商标的知名度和显著性原则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对刑事实体法规定中商标相同认定的理解 | 第17-20页 |
一、规定了“相同”商标范围 | 第17-18页 |
1. 相同商标的范围层面的聚讼 | 第17-18页 |
2. 《知识产权解释》规定的相同商标范围 | 第18页 |
二、明确了“相同”认定标准 | 第18-19页 |
三、建立了商标“相同”认定模式 | 第19-20页 |
第三章 《知识产权解释》对于“相同”认定尚未解决的问题 | 第20-24页 |
一、“公众”的界定 | 第20-21页 |
二、“完全相同”的界定 | 第21页 |
三、足以造成误认的认定标准 | 第21-24页 |
第四章 刑法中商标相同认定的特殊性 | 第24-34页 |
一、刑法中商标相同认定和《商标法》中近似认定的关系 | 第24-27页 |
二、相同认定的刑法规定和《商标法》规定的关系 | 第27-28页 |
三、刑法中商标相同认定是否应当具有特殊性 | 第28-34页 |
1. 相同商标范围是否应该特殊 | 第28-29页 |
2. 认定标准是否应该特殊 | 第29-31页 |
3. 认定模式是否应该特殊 | 第31-34页 |
第五章 我国刑法中商标“相同”认定之完善 | 第34-38页 |
一、商标相同的认定标准之批判 | 第34-35页 |
1. 导致出现两个标准,相互之间不协调 | 第34页 |
2. 由于我国没有公众混淆度的调查制度,因此,导致商标相同认定在实质上的“视觉上基本无差别”唯一条件 | 第34-35页 |
二、我国商标相同的认定模式之批判 | 第35-36页 |
三、我国刑法中商标相同认定的完善 | 第36-38页 |
1. 司法成本问题 | 第37页 |
2. 调查的可行性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后记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