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 第1-22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隧道火灾概述 | 第11-16页 |
·隧道火灾的特点和危害 | 第12-13页 |
·隧道火区的划分 | 第13页 |
·隧道火灾事故通风概述 | 第13-16页 |
·隧道火灾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隧道火灾的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9-20页 |
·本文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第2章 隧道火灾通风数学物理模型 | 第22-32页 |
·燃烧模型简介 | 第22-24页 |
·VHS模型 | 第22-23页 |
·EBU模型 | 第23页 |
·PPDF模型 | 第23-24页 |
·燃烧模型的确定 | 第24页 |
·控制微分方程组 | 第24-25页 |
·控制微分方程特点和通用模式 | 第25-26页 |
·湍流模型 | 第26-28页 |
·湍流结构和机理 | 第26页 |
·受浮力影响的湍流模型 | 第26-28页 |
·壁面函数法 | 第28-30页 |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的定义 | 第30-32页 |
·初始条件 | 第30页 |
·边界条件 | 第30-32页 |
第3章 数值计算方法 | 第32-39页 |
·数值方法简介 | 第32-33页 |
·有限差分法 | 第32页 |
·有限容积法 | 第32页 |
·有限元法 | 第32-33页 |
·有限分析法 | 第33页 |
·空间区域的离散化 | 第33-34页 |
·区域离散化的实质与内容 | 第33-34页 |
·网格的生成 | 第34页 |
·控制方程的离散化 | 第34-37页 |
·控制容积积分法 | 第34-35页 |
·差分格式 | 第35页 |
·离散方程的建立 | 第35-37页 |
·代数方程组的求解 | 第37-39页 |
·直接解法 | 第37页 |
·迭代解法 | 第37页 |
·压力修正和SIMPLE算法 | 第37-39页 |
第4章 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竖井模式火灾通风数值模拟 | 第39-70页 |
·计算模型简介 | 第41-44页 |
·计算几何模型 | 第41-42页 |
·火灾规模的确定 | 第42-44页 |
·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44页 |
·模拟工况介绍 | 第44页 |
·隧道内流场模拟结果分析 | 第44-56页 |
·速度场分布 | 第44-49页 |
·温度场分布 | 第49-53页 |
·压力场分布 | 第53-55页 |
·隧道内流场模拟结果总结 | 第55-56页 |
·竖井内流场模拟结果分析 | 第56-60页 |
·横向风道部分 | 第56-57页 |
·竖井部分 | 第57-60页 |
·隧道火灾影响因素分析 | 第60-69页 |
·通风风速的影响 | 第60-62页 |
·通风工况的影响 | 第62-64页 |
·火风压的影响 | 第64-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5章 隧道火灾通风排烟组织方案与救援措施 | 第70-79页 |
·隧道火灾的灭火系统 | 第70-72页 |
·报警 | 第70-71页 |
·避难 | 第71页 |
·救灾 | 第71-72页 |
·通风 | 第72页 |
·管理体系 | 第72页 |
·隧道火灾的燃烧过程 | 第72-73页 |
·隧道火灾通风组织方案与救援 | 第73-78页 |
·火灾发生在排风段 | 第74页 |
·火灾发生在短道段 | 第74-76页 |
·火灾发生在送风段 | 第76-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结论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