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章 引言 | 第1-33页 |
| ·前言 | 第10页 |
| ·等离子体技术 | 第10-24页 |
| ·等离子体技术的基本原理 | 第10-11页 |
| ·产生等离子体的方法 | 第11-12页 |
| ·低温等离子体对有机材料表面的作用 | 第12-13页 |
| ·等离子体技术在膜改性方面的应用 | 第13-16页 |
| ·低温等离子体材料表面改性的方法 | 第16-18页 |
| ·实现等离子体技术的基本方法 | 第18-23页 |
| ·对改性后高分子膜的表征 | 第23页 |
| ·等离子体技术的发展前景 | 第23-24页 |
| ·酮苯溶剂回收技术 | 第24-28页 |
| ·溶剂回收技术介绍 | 第24-26页 |
| ·国外溶剂回收技术进展状况 | 第26-28页 |
| ·国内进展状况 | 第28页 |
| ·论文背景及研究任务 | 第28-33页 |
| ·课题背景 | 第28-29页 |
| ·研究任务及内容 | 第29-33页 |
| 第2章 实验内容及方法 | 第33-42页 |
| ·实验所用的材料试剂及装置 | 第33-36页 |
|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33-35页 |
| ·等离子体改性装置 | 第35页 |
| ·溶剂回收测试装置 | 第35-36页 |
| ·等离子接枝改性实验步骤 | 第36-38页 |
| ·气相接枝改性步骤 | 第36-37页 |
| ·液相接枝改性步骤 | 第37-38页 |
| ·溶剂回收分析步骤 | 第38-39页 |
| ·水通量测试分析步骤 | 第39页 |
| ·脱盐性能评测 | 第39页 |
| ·PAN 改性膜结构表征方法 | 第39-42页 |
| ·红外光谱(FTIR)分析 | 第40页 |
| ·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 | 第40页 |
|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膜表面形态 | 第40页 |
| ·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 | 第40页 |
| ·表面接触角变化 | 第40页 |
| ·热测孔(DSC) | 第40-42页 |
| 第3章 苯乙烯气相接枝改性PAN 膜的研究 | 第42-50页 |
| ·PAN 改性膜的表征 | 第42-47页 |
| ·红外光谱 | 第42-43页 |
| ·DSC 分析结果 | 第43-44页 |
| ·接触角 | 第44-46页 |
| ·SEM 分析结果 | 第46-47页 |
| ·改性条件对PAN 膜分离性能的影响 | 第47-50页 |
| ·照射功率对纯水通量的影响 | 第47-48页 |
| ·照射时间对纯水通量的影响 | 第48页 |
| ·接枝时间对纯水通量的影响 | 第48-49页 |
| ·接枝温度对纯水通量的影响 | 第49-50页 |
| 第4章 脱蜡滤液酮苯溶剂回收的研究 | 第50-61页 |
| ·不同改性条件对通量和截留率的影响 | 第50-52页 |
| ·等离子体照射功率的影响 | 第51页 |
| ·等离子体照射时间的影响 | 第51-52页 |
| ·单体接枝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52页 |
| ·溶剂条件对膜分离效果的影响 | 第52-55页 |
| ·料液温度对PAN 改性膜分离性能影响 | 第53页 |
| ·操作压力对PAN 改性膜分离性能影响 | 第53-54页 |
| ·溶剂浓度对PAN 改性膜分离性能影响 | 第54-55页 |
| ·等离子体改性膜的稳定性测试 | 第55页 |
| ·脱蜡滤液溶剂回收工艺的确定 | 第55-57页 |
| ·脱蜡滤液溶剂回收放大实验 | 第57-59页 |
| ·放大膜器组件 | 第57-59页 |
| ·PAN 改性膜放大实验结果 | 第59页 |
| ·其他接枝单体的研究 | 第59-61页 |
| ·α-甲基苯乙烯的接枝 | 第59-61页 |
| 第5章 NVP 液相接枝改性PAN 膜的研究 | 第61-69页 |
| ·气相接枝与液相接枝对比 | 第61-62页 |
| ·NVP 液相接枝改性PAN 膜的表征 | 第62-65页 |
| ·红外光谱(FTIR)分析结果 | 第62-63页 |
| ·DSC 分析结果 | 第63-64页 |
| ·XPS 表征结果 | 第64-65页 |
| ·改性条件对PAN 膜分离性能的影响 | 第65-68页 |
| ·接枝时间对PAN 改性膜纯水通量的影响 | 第65-66页 |
| ·接枝温度对PAN 改性膜纯水通量的影响 | 第66-67页 |
| ·单体浓度的影响 | 第67-68页 |
| ·混合盐(NaCl 和M9504)/水体系的脱盐率 | 第68-69页 |
| 第6章 苯乙烯接枝改性PVDF 膜的研究 | 第69-75页 |
| ·苯乙烯接枝改性PVDF 膜的表征 | 第69-73页 |
| ·红外光谱表征 | 第69-70页 |
| ·DSC 表征 | 第70页 |
| ·AFM 表征 | 第70-71页 |
| ·SEM 表征 | 第71-72页 |
| ·接触角 | 第72-73页 |
| ·改性条件对PVDF 改性膜的影响 | 第73-75页 |
| ·接枝时间对PVDF 改性膜纯水通量的影响 | 第73页 |
| ·照射时间对PVDF 改性膜纯水通量的影响 | 第73-75页 |
| 第7章 等离子体接枝改性机理探讨 | 第75-81页 |
| ·等离子体改性的机理理论 | 第75-78页 |
| ·等离子体引发单体聚合的机理理论 | 第75-76页 |
| ·等离子体表面改性机理理论 | 第76-78页 |
| ·低温等离子体接枝的反应机理 | 第78-81页 |
| ·本实验可能的反应机理 | 第79-81页 |
| 结论 | 第81-83页 |
| 建议 | 第82-83页 |
| 参考文献 | 第83-89页 |
| 致谢与声明 | 第89-90页 |
| 附录A 电导率标定曲线 | 第90-91页 |
| 附录B 单体的温度-蒸汽压关系 | 第91-92页 |
| 附录C PAN 改性膜分离性能评测结果 | 第92-94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