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核酶基因、反义和正义CMV-CP基因番茄的抗黄瓜花叶病毒(CMV)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英文摘要 | 第8-11页 |
缩写词 | 第11-13页 |
第一章 黄瓜花叶病毒及抗病毒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 第13-35页 |
一、植物病毒及其分类 | 第13-14页 |
1. 病毒的主要特征 | 第13页 |
2. 植物病毒的分类及在生物研究中的作用 | 第13-14页 |
二、黄瓜花叶病毒(CMV) | 第14-17页 |
1. CMV 的基本特征 | 第15页 |
2. CMV 的核酸组成 | 第15-16页 |
3. CMV 株系鉴定 | 第16-17页 |
4. CMV 对作物的为害 | 第17页 |
三、病毒病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17-18页 |
四、抗病毒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 第18-30页 |
1. 传统防治方法的局限性 | 第18-19页 |
2. 植物对病毒的天然抗病性 | 第19-20页 |
3. 病原物来源的抗病性(PDR) | 第20-21页 |
4. 转录后基因沉默(PTGS) | 第21-24页 |
·基因沉默 | 第21-22页 |
·PTGS 的分子机制 | 第22-24页 |
·病毒对PTGS 的反抑制 | 第24页 |
5. 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GS) | 第24-25页 |
6. 病毒基因来源的抗性策略实例 | 第25-29页 |
·外壳蛋白基因策略 | 第25-26页 |
·病毒非结构蛋白基因策略 | 第26-27页 |
·反义 RNA 策略 | 第27-28页 |
·双链RNA 策略 | 第28-29页 |
·病毒卫星RNA 基因策略 | 第29页 |
7. 其他来源的抗病策略 | 第29-30页 |
·抗体基因策略 | 第29-30页 |
·与干扰素有关的基因策略 | 第30页 |
五、核酶技术及应用 | 第30-34页 |
1. 核酶的作用机理和结构特点 | 第30-32页 |
2. 人工构建核酶基因的方法 | 第32页 |
3. 核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 第32-34页 |
六、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34-35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35-57页 |
第一节 实验材料 | 第35-39页 |
第二节 实验方法 | 第39-57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57-83页 |
一、CMV 株系988LJ 外壳蛋白基因的克隆 | 第57-60页 |
二、抗CMV-CP 基因锤头型核酶的构建 | 第60-62页 |
三、核酶活性的体外检测 | 第62页 |
四、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62-66页 |
1. 质粒构建过程 | 第62-63页 |
2. 植物表达载体的酶切鉴定 | 第63页 |
3. 根癌农杆菌的转化 | 第63-66页 |
五、番茄的遗传转化 | 第66-70页 |
1. 植株再生及特异性分化 | 第66-68页 |
2. Km 浓度使用量的确定 | 第68-70页 |
六、转基因番茄的生长 | 第70-72页 |
七、T_0代番茄种子的发芽试验 | 第72页 |
八、PCR 鉴定番茄和烟草转化体的基因 | 第72-73页 |
九、转基因番茄的 Southern 检测 | 第73-74页 |
十、转基因番茄植株抗 CMV 鉴定 | 第74-78页 |
1. 转基因番茄T_1 代抗CMV 检测 | 第74页 |
2. 转基因番茄T_2代抗CMV 检测 | 第74-78页 |
十一、CMV 侵染对番茄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78-79页 |
十二、CMV 侵染对叶片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 第79-80页 |
十三、讨论 | 第80-83页 |
1. CMV 株系的鉴定和序列分析比较 | 第80-81页 |
2. 核酶基因载体的构建 | 第81页 |
3. 反义和正义CP 基因载体的构建 | 第81页 |
4. 番茄栽培品种的再生及转化系统的建立 | 第81-82页 |
5. 转基因番茄的分子鉴定 | 第82页 |
6. 转基因番茄后代抗CMV 鉴定 | 第82页 |
7. 转基因番茄受病毒侵染后的光合指标变化 | 第82-83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7页 |
在读期间已发表和待发表的文章 | 第97-98页 |
致谢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