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英文摘要 | 第6-11页 |
| 1 绪论 | 第11-22页 |
| ·有机污染物的毒性研究 | 第11-16页 |
| ·毒性作用机理研究 | 第11-12页 |
| ·有机污染物的联合毒性研究 | 第12-13页 |
| ·毒性测试和筛选方法 | 第13-16页 |
| ·相互作用分析及其意义 | 第16-18页 |
| ·相互作用分析的意义 | 第16页 |
| ·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 ·相互作用分析的应用 | 第18页 |
| ·毛细管电泳相互作用分析的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目的、意义及可行性论证 | 第19-22页 |
| 2 毛细管电泳相互作用分析 | 第22-30页 |
| ·毛细管电泳的应用模式 | 第22-23页 |
| ·亲和毛细管电泳 | 第23-24页 |
| ·亲和毛细管电泳测定结合常数的各种方法 | 第24-30页 |
| ·淌度移动法 | 第25-27页 |
| ·前沿分析法 | 第27-30页 |
| 3 有机污染物与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一):——三种硝基苯胺同BSA的相互作用分析 | 第30-36页 |
| ·实验部分 | 第31页 |
|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31页 |
| ·试剂与材料 | 第31页 |
| ·实验条件及操作 | 第3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1-35页 |
| ·相互作用前后电泳谱图的变化 | 第31-33页 |
| ·溶质迁移率的变化 | 第33页 |
| ·结合常数的求解 | 第33-34页 |
| ·溶质紫外吸收强度与相互作用的相关性研究 | 第34页 |
| ·相互作用分析方法评价有机物毒性的可靠性 | 第34-35页 |
| ·小结 | 第35-36页 |
| 4 有机污染物与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二):——八种苯胺类化合物与BSA的相互作用分析 | 第36-43页 |
| ·实验部分 | 第37页 |
|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37页 |
| ·实验条件及操作 | 第3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7-40页 |
| ·结合常数的求解 | 第37-39页 |
| ·作用机理探讨 | 第39-40页 |
| ·结合常数与各种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 第40-42页 |
| ·结合常数与拓扑学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 第40页 |
| ·结合常数与物理化学性质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 第40-41页 |
| ·结合常数与生物活性指标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 第41页 |
| ·结合常数与量子化学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 第41-42页 |
| ·小结 | 第42-43页 |
| 5 改进型前沿分析法相互作用分析(一):——间硝基苯胺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 第43-50页 |
| ·改进型前沿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 第44页 |
| ·改进型前沿分析法研究相互作用 | 第44-47页 |
|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44-45页 |
| ·电泳条件及操作 | 第45页 |
| ·CE/IFA 法结合常数的求解 | 第45-47页 |
| ·峰漂移法研究相互作用 | 第47-48页 |
|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47页 |
| ·电泳条件及操作 | 第47页 |
| ·结合常数的求解 | 第47-48页 |
| ·CE/IFA 法与CE/PS 法的比较 | 第48-49页 |
| ·小结 | 第49-50页 |
| 6 改进型前沿分析法相互作用分析(二):——联苯胺与牛血红蛋白的相互作用 | 第50-55页 |
| ·实验部分 | 第50-52页 |
|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50-51页 |
| ·电泳条件 | 第51页 |
| ·CE/IFA 法操作 | 第51-5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2-53页 |
| ·工作曲线的绘制 | 第52页 |
| ·结合常数的求解 | 第52-53页 |
| ·CE/IFA 的优势 | 第53页 |
| ·小结 | 第53-55页 |
| 7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 ·主要结论 | 第55-56页 |
| ·后继研究工作的展望 | 第56-57页 |
| 致谢 | 第57-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9页 |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的目录 | 第69-70页 |
| 独创性声明 | 第70页 |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