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役条件下耐热钢时效韧性(度)的研究
| 第1章 绪论 | 第1-28页 |
| ·本文的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发展情况 | 第12页 |
| ·耐热钢的分类 | 第12-14页 |
| ·按钢中的的合金元素的含量分类 | 第12-13页 |
| ·按钢的组织结构分类 | 第13-14页 |
| ·按钢的特性分类 | 第14页 |
| ·耐热钢在高温时效过程中的组织性能变化 | 第14-17页 |
| ·珠光体的球化和碳化物的聚集 | 第14-15页 |
| ·石墨化 | 第15-16页 |
| ·时效和新相的形成 | 第16页 |
| ·热脆性 | 第16页 |
| ·合金在固溶体和碳化物之间的重新分配 | 第16-17页 |
| ·夏比冲击试验原理 | 第17-18页 |
| ·动态断裂韧度及其测试方法 | 第18-26页 |
| ·加载状态及加载速率对断裂韧度的影响 | 第18-20页 |
| ·裂纹的类型 | 第20页 |
| ·动态断裂韧度测试方法 | 第20-26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 第2章 试验方法 | 第28-32页 |
| ·试验材料 | 第28页 |
| ·试验方法 | 第28-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3章 钢时效韧性与拉伸性能研究 | 第32-51页 |
| ·引言 | 第32-33页 |
| ·钢的冲击韧性 | 第33-34页 |
| ·动态断裂韧度(K_(Id)与断口分析 | 第34-46页 |
| ·动态断裂韧度(K_(Id)的测试 | 第34-36页 |
| ·动态断裂韧度结果与分析 | 第36-40页 |
| ·断口形貌观察与分析 | 第40-43页 |
| ·侧膨胀值和剪切唇厚度的测试与分析 | 第43-46页 |
| ·拉伸性能分析 | 第46-49页 |
| ·拉伸试验结果 | 第46-49页 |
| ·拉伸试验结果分析 | 第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 第4章 耐热钢时效微观组织研究 | 第51-67页 |
| ·引言 | 第51页 |
| ·金相组织分析 | 第51页 |
| ·基体上碳化物分布和形貌观察与分析 | 第51-56页 |
| ·基体成分分析 | 第56-61页 |
| ·第二相分析 | 第61-65页 |
| ·第二相结构的测定 | 第61页 |
| ·第二相含量测定与分析 | 第61-64页 |
| ·第二相粒度测试和分析 | 第64-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 第5章 时效力学性能与微观组织关系研究 | 第67-70页 |
| ·冲击韧性与微观组织 | 第67页 |
| ·动态断裂韧度与微观组织 | 第67-68页 |
| ·拉伸性能与微观组织 | 第68页 |
| ·强度和微观组织 | 第68页 |
| ·塑性指标和微观组织 | 第68页 |
|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 第6章 耐热钢持久强度与塑性研究 | 第70-74页 |
| ·引言 | 第70页 |
| ·拉伸持久试验结果 | 第70-71页 |
| ·持久试验结果分析 | 第71-72页 |
| ·持久强度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 第71-72页 |
| ·持久塑性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 第72页 |
|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 结论 | 第74-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9-80页 |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