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临床学论文--针灸疗法临床应用论文--神经精神病科论文

针刺、艾灸结合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1页
前言第11-12页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第12-27页
 一、西医学对抑郁症的研究概况第12-16页
  1. 抑郁症的流行病学研究第12页
  2. 抑郁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研究第12-14页
  3. 抑郁症的诊断第14页
  4. 抑郁症的治疗方法第14-16页
 二、中医学对抑郁症的研究概况第16-23页
  1. 古代文献对抑郁症的认识第16页
  2. 抑郁症的病因病机第16-17页
  3. 抑郁症的辨证论治第17-18页
  4. 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研究第18-23页
 三、艾灸疗法的研究概况第23-27页
  1. 艾灸的古代文献研究第23-24页
  2. 艾灸的现代临床报道第24-25页
  3. 艾灸的作用机理第25-26页
  4. 艾灸的现状第26-27页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第27-39页
 一、临床资料第27-31页
  1. 病例来源第27页
  2. 病例选择第27-28页
  3. 伦理学原则第28页
  4. 分组方法第28-29页
  5. 治疗方法第29-30页
  6. 观察项目与疗效评定第30-31页
  7. 数据处理第31页
 二、研究结果第31-39页
  1. 抑郁症总疗效比较(见表2-1)第31-32页
  2. HAMD量表评分改善情况第32-36页
  3. SDS量表积分改善情况(见表2-7)第36-37页
  4. SERS副反应量表评分改善情况(见表2-8)第37-39页
第三部分 讨论第39-49页
 一、立项依据第39-44页
  1. 针药结合治疗抑郁症的优势第39-40页
  2. 艾灸治疗抑郁症的必要性第40-41页
  3. 艾灸治疗抑郁症的可行性第41-44页
 二 结果分析第44-47页
  1. 基本资料分析第44页
  2. 临床疗效分析第44-47页
 三、不足和展望第47-49页
  1. 时间仓促、样本量不足第47-48页
  2. 研究方法和内容还不够完善第48页
  3. 缺乏远期疗效研究第48-49页
第四部分 结论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4页
附录第54-59页
 附录一:病史采集第54-56页
 附录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第56-57页
 附录三:抑郁自评量表(SDS)第57-58页
 附录四:抗抑郁药副反应量表(SERS)第58-59页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9-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健脾养胃方联合化疗对胃癌Ⅱ、Ⅲ期术后患者无病生存期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偏瘫复原合剂结合针刺康复治疗卒中后气虚血瘀型肩痛的临床研究